1991年,苏联在内外交困之下,被迫走向解体,这标志着冷战格局被打破,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争霸”中落入下风。与此同时,苏联的工业、农业、军事发展进程也被粗暴打断,尤其是军事方面,约有上百个重点项目被迫“流产”,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工程。
该工程最早于70年代被提出,后经几番更改、校准,最终在80年代初被正式列入苏联国防重点项目名录。按照苏联高层的设想,苏海军部队将建造四艘满载排水量六万多吨,能够搭载42架各型飞机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用于巩固制海权,确保苏方在北冰洋、太平洋的战略地位。
但后来随着苏联解体,“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也因经费紧张而停止建造,被抛弃在了乌克兰造船厂的船坞中。一直到90年代初,该级航母的首舰被俄罗斯继承,经过一系列现代化改装后,初步形成战斗力,并被编入俄罗斯北方舰队服役;而二号舰、三号舰、四号舰则被乌克兰继承,三号舰、四号舰完成度比较低,仅仅只搭起了龙骨,乌克兰后来将这两艘船拆掉卖废铁,稍微回了一点本。
至于二号舰“瓦良格号”,其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属于一艘“半成品舰”,若是拆掉实在有些可惜,可留着乌克兰又没有能力保养。而巧合的是,我国当时正准备展开航母研制计划,想买一艘现成的回来学习、观摩,总装备部的同志在得知乌克兰的困境后,便主动和乌方接触,闻讯对方是否愿意出售“瓦良格号”。乌克兰自然是满口答应,双方最终以两千万美元的价格成交,1999年,该舰从乌克兰出发,一路经过黑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最终于2001年顺利抵达中国大连。
2005年,中国海军与解放军总装备部联合对“瓦良格号”进行改装和重新设计,2012年,该航母完成了改装,更名为“辽宁号”航母,交由中国海军使用。这是中国第一艘航母,意义极其重大,它表明中国海军已经正式由“浅蓝”走向“深蓝”,具备了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足以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辽宁号”航母满载排水量六万零九百吨,可以搭载24架战斗机、12架直升机,拥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当然,要维持这艘庞然大物正常运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据现有资料来看,“辽宁号”每次执行任务,需要携带六千吨到八千吨的燃油,以及数不清的物资和弹药,此外,“辽宁号”上的两千余名各种工作人员,每天要消耗超过12吨食物,平均下来每人约12斤。
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有人因此质疑“辽宁号”可能存在严重浪费食物的现象,并要求海军部队做出解释。但实际上,航母上的生活与陆地上的生活天差地别,我们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一天只吃三顿饭;而航母则是24小时不间断作业,工作人员大多轮班守岗,每天至少要吃四顿饭,方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因此,航母的食物消耗量是我们普通人的好几倍,这一点毋庸置疑!
“辽宁号”下水之后,中国海军又紧接着开始研制新航母,2019年,第二艘航母下水,取名为“山东号”,该舰由我国自主制造,满载排水量略高于“辽宁号”,可以搭载三十多架战斗机以及数架直升机,此外,“山东号”还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高达上百公里,完全可以做到“先敌预警”,而“山东号”若与其他军舰配合行动,其战斗力将获得极大提升。
2022年,中国海军第三艘航母下水,取名“福建号”,其满载排水量超过八万吨,堪称是一艘巨型航母,且配备有两套电磁弹射装置,这足以让该舰搭载更加庞大、更加先进的战斗机,比如歼-35重型战机。不过目前“福建号”还处于调试阶段,还未真正形成战斗力,其后续情况如何,请大家拭目以待。
今年年初,有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海军正在同时建造两艘航母,其中一艘是常规动力,另外一艘则是核动力,如果消息是真的,那这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未来我国海军将具备强大的综合战力,到时候无论是“武统”台湾,还是保卫南海的主权利益,必然是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