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陆屋镇茗桂有机茶园,仿佛步入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薄云轻掩的天幕为茶园增添了几分朦胧的诗意。茶树依起伏的丘陵种植,层层叠叠,绿意盎然,叶片上挂着细密的水珠,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温柔的春雨。不远处,一汪湖水静静地躺在茶园旁,湖水如镜,倒映着灰白的天色与茶树的倩影。偶尔有微风拂过,湖面泛起涟漪,打破了这片宁静,却又显得更加生动。



近日,2025年灵山县早春茶品茗暨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茶工作组一届四次会议就在此处举行。来自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茶工作组的顶级专家、学者及灵山茶叶工匠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早春茶发展新态势。全国茶叶顶级专家称赞道:“灵山早茶唤醒了中国的春天。”


图源:灵山县融媒体中心


图源:灵山县融媒体中心

灵山,素有“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茶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元朝,已有500多年的栽种史。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粤西溪漫琐记》便记载了灵山双凤茶是壮乡地方上负有盛名的茶品。每年初春,当大地还未完全从冬眠中苏醒,这里的茶树已悄然吐露新芽。嫩绿的芽尖如同初生的婴儿,带着大地的馈赠与春天的祝福,成为一年中最早采摘的茶品。灵山的头采早春茶芽,凝聚了冬日积蓄的精华,茶汤清澈透亮,香气清雅高远,入口甘甜鲜爽,回甘悠长,仿佛将整个春天的生机都浓缩在这一盏茶中。每一口,都是对春天的礼赞;每一杯,都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在这里,茶不仅是饮品,更是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桥梁。茶园坚持有机种植,茶树在自然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没有化学肥料的侵扰,只有大地的纯粹与洁净。茶园中,滴灌系统悄然运作,细密的水珠从管道中缓缓滴落,滋润着每一株茶树的根系。水珠与叶片上的露珠交相辉映,仿佛在为这片土地奏响一曲无声的生命赞歌。



站在这片茶园中,仿佛能听见茶树在低声呢喃,诉说着它们与风霜雨雪的对话。灵山的头采早春茶,不仅是一份自然的馈赠,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热爱。这片有机茶园,不仅是灵山的骄傲,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通过发展有机茶产业,村民们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径,茶园成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纽带。每到采茶季节,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茶树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彼时,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中,茶香与幸福交织,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据统计,2024年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8.49万亩,当年采摘面积为8.31万亩。 全县认证绿色茶园基地面积3050亩,有机产品产地认定茶园面积324亩。 灵山县深化茶文化建设,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融合,打造观光、体验、休闲项目,预计一产带动10万人就业、二产创造2万个岗位、三产通过茶文旅融合,推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发展,实现收入多元化,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平陆运河,新中国首条通江达海运河,为灵山县及沿线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灵山的头采早春茶,将带着山野的芬芳与村民的希冀,沿着运河走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品味到这片土地的纯净与美好,也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这片绿意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图文来源:灵山文旅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