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周报
2025年第7期
2025年周报第7期
每周1分钟,新闻全掌握!
繁忙的一周,LubTop小编为您总结!
/行业热点/
01
电动车销量下滑,豪车品牌大裁员
2月13日外媒报道,受电动车销量下滑及严峻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影响,保时捷计划到2029年在德国祖文豪森和魏斯阿赫工厂裁员1900人,约占总员工数15%。其今年利润率预计远低于长期目标,还将推出新内燃机和插混汽车,其他大众旗下品牌也可能效仿。
相关新闻:(点击下方,可查看全文)
02
AI+深度渗透油气行业
在科技发展浪潮下,油气行业积极拥抱AI技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巨头引入DeepSeek大模型,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胜利油田等地方企业也在探索AI应用。同时,相关算法成果助力油气行业在地震勘探、储层监测等方面发展,未来AI有望为行业带来更多突破。
相关新闻:(点击下方,可查看全文)
03
ILSAC要求开发GF-8机动油规格
国际润滑剂标准化和咨询委员会(ILSAC)要求开发新的汽油发动机石油规格ILSAC GF - 8,预计取代GF - 7。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燃油效率等,包含多项关键更新。汽车/石油咨询面板将评估提案,开发遵循API 1509的附件C,以保持与先前规格向后兼容。
相关新闻:(点击下方,可查看全文)
04
市场过剩,五大油气巨头利润集体下滑
近年来全球石油行业变革,需求转折点来临,炼油利润减少。2024年,埃克森美孚等五大油气巨头利润集体下滑,主要因下游炼油业务利润缩水,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炼油利润降幅明显。面对此景,巨头们调整战略,缩减低碳业务投入,以平衡传统与低碳业务,适应行业变革。
相关新闻:(点击下方,可查看全文)
/企业动态/
05
DEKRA德凯集团与SOSEN崧盛股份共商新能源发展新机遇
2025年2月18日,DEKRA德凯集团高管团队拜访SOSEN崧盛股份旗下的崧盛创新深圳总部,双方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展开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应深化合作提升竞争力,推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交流后,德凯团队参观了崧盛创新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
06
英国石油(BP.US)正在考虑出售其润滑油业务嘉实多(Castrol)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国石油(BP.US)在激进投资者埃利奥特持有其近5%股份的情况下,正考虑出售润滑油业务嘉实多,交易价值或达100亿美元左右,可能于2月26日资本市场日宣布。这是其重赢投资者信心、削减成本和剥离资产计划的一部分,目前相关讨论仍在进行中。
07
壳牌挚美携手赢创共建联合创新与技术中心
2025年2月19日,壳牌挚美与德国赢创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建联合创新与技术中心。双方将在多领域深度合作,研发汽车洗护产品。壳牌在能源领域经验丰富,赢创是特种化学品公司,此次合作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创新、可持续的汽车护理方案,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
08
石油巨头雪佛龙宣布大裁员
上周二,雪佛龙宣布计划到2026年底削减全球员工数量的15% - 20%,以削减30亿美元成本。此次裁员与业务重组同步推进,此前1月已裁1500人。雪佛龙面临经营生产挑战,业绩不及预期,收购赫斯交易受阻。“精益求生”成为其发展策略。
09
龙蟠润滑油与天远供应联名产品“远龙Ⅰ号”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审厂环节
2月20日,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领导考察天津龙蟠,对龙蟠润滑油与天远供应联名产品“远龙Ⅰ号”进行审核。“远龙Ⅰ号”专为远洋船舶设计,融合双方优势。此次顺利通过审厂环节,认可了龙蟠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为该产品推向市场奠定基础。
10
壳牌利润连降两年,同比下降16%
英国石油巨头壳牌公布2024年财报,剔除相关损益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6%,已连续两年下滑,主要受原油价格下跌和勘探成本上升影响。各业务板块表现不一,其中可再生能源由盈转亏,电动汽车充电与润滑油营销逆势增长。壳牌产量有小幅增长,2025年预期稳健,且持续向新能源等领域调整业务。
11
壳牌挚美携手科思创、东舢,共建高性能膜联合创新与技术中心
2025年2月21日,壳牌挚美与德国科思创、日本东舢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建高性能膜联合创新与技术中心。三方将在多领域深度合作,研发汽车窗膜等产品。科思创提供高性能材料,东舢具备光学薄膜技术,壳牌拥有渠道优势,三方携手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
/全球市场/
11
石油加拿大润滑剂采用Suniso®品牌的管理
2024年9月起,HF Sinclair旗下的石油加拿大润滑剂从Sonneborn接手著名的Suniso®品牌的管理、销售和分发权。通过扩展网络,扩大了分销并提高了产品可用性。其产品受全球认可,还将搭配Reblo TM销售,会以新品牌和包装推出,可访问新网站了解更多。
12
Neste任命Jori Sahlsten为石油产品的EVP
Neste Corporation任命Jori Sahlsten为石油产品执行副总裁并加入领导团队,他此前担任炼油产品高级副总裁,将监督石油产品业务。同时,Markku Korvenranta继续担任COO推动绩效改进计划,Hanna van Luijk被任命为鹿特丹炼油厂现场主任,Neste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诸多目标。
13
Mogoil GmbH和Excel副核心扩大基础油分布
Ergon子公司Mogoil GmbH与美国II、III组基础油领先生产商Excel Parubes建立战略分销合作关系。Mogoil将通过比利时安特卫普存储设施管理其PurePerformance®基础油分销,涉及多种基础油,应用广泛。还介绍了Mogoil GmbH和Excel Parubes的背景信息。
相关新闻:(点击下方,可查看全文)
14
SK chemicals将在韩国建立废旧塑料回收创新中心
2025年2月18日,全球首家实现化学回收材料量产的SK chemicals宣布在韩国蔚山工厂建立回收创新中心(RIC)。将新建解聚试点设施生产r-BHET,计划2026年运营,年产能50吨。RIC建成后将整合研发生产体系,加速闭环解决方案实施,加强与多行业合作构建资源循环系统。
15
丰田公布新的燃料电池系统,以加速采用氢
2025年,丰田宣布开发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主要用于商业应用。相比前代,它在耐用性、燃油效率上有提升且成本大幅降低,2026年起将在多个主要全球市场引入。这一系统是广泛测试和客户反馈的成果,丰田还将与各方合作,推动氢在多领域应用,助力零排放未来。
16
Citgo启动品牌许可计划以扩大燃料业务
Citgo Petroleum Corporation启动战略性品牌许可计划,欲将业务拓展至美国亚利桑那州等五个新市场,并考虑未来向其他州扩展。该计划借助其AdvancedTriclean®添加剂系统,为合格营销人员和零售商提供品牌、营销支持等。感兴趣的零售商可登录指定网站了解详情。
17
Aramco在Unioil石油菲律宾购买25%的股份
沙特阿美(Aramco)签署协议,拟收购菲律宾Unioil Petroleum Philippines 25%股权,借此进入菲律宾零售市场,契合其下游运营扩张和全球零售网络发展战略。Unioil在菲律宾能源领域地位关键,收购完成后,阿美计划将品牌及产品拓展至当地部分零售站。
/ 产品动态 /
18
龙蟠赠程K10全新发布
龙蟠科技2025年全新发布龙蟠赠程系列,K10率先登场。它使用进口全合成基础油与高品质复合添加剂调制,满足多项新行业标准,通过众多欧美主流厂商技术认证。2025年赠程系列包装升级,以金色为基础区分型号,版式简洁,K10采用镭射膜内贴,已正式上市。
19
统一浸没式冷却液助力大数据中心高效降温
在Deepseek时代,数据中心面临散热等难题,统一石化的浸没式绝缘冷却解决方案成为关键。其冷却液凭借低粘度、高传热系数等特性,高效散热、节能降耗,还具备绝缘防爆、长期成本低的优势,适用于AI大模型训练场、边缘计算节点等场景,且下一代相变浸没液正在实测,将引领液冷技术发展。
/营销活动/
20
埃克森美孚庆祝美孚黑霸王™品牌创立100 周年
2025年2月17日,美孚黑霸王™迎来百年华诞。其品牌创立于1925年,在中国市场持续投入研发、提供服务。为庆祝,美孚黑霸王™推出长效超级优享系列,部分产品焕新包装,还举办线上庆典。未来,品牌将继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会议活动/
21
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新闻发布会于2月18日举行
2月18日,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新闻发布会在乌鲁木齐举行,赛事筹备启动。比赛将于5月20日至6月1日举办,总里程约4500公里。今年赛事亮点多,如推动国际化、新增新能源组等。它还是“体育+文旅”展示平台,各方对赛事充满期待。
22
全球汽车轻量化大赛:2025 Altair Enlighten Award征集启动
2025年2月19日消息,Altair宣布2025 Altair Enlighten Award(全球汽车轻量化大赛)作品征集启动。该奖项由Altair与美国汽车研究中心共同颁发,设有多个类别,旨在表彰汽车行业可持续及轻量化创新成果,参赛作品提交截止至6月16日,9月16日公布获奖名单 。
【LubTop 观察】
本周润滑油行业发展喜忧参半。行业环境上,电动车销量下滑,豪车品牌裁员,油气巨头利润下滑,市场压力增大;但 AI 深度渗透、ILSAC 推动新规格开发,也带来发展机遇。企业层面,巨头调整频繁,雪佛龙裁员、BP 考虑出售嘉实多,而壳牌积极合作。龙蟠润滑油与天远供应联名产品审厂通过,展现企业创新协作成果。全球市场中,企业加速布局,SK chemicals 建立回收中心、沙特阿美入股菲律宾企业。产品领域,龙蟠推出新品,统一石化冷却液助力数据中心散热。营销活动上,埃克森美孚庆祝品牌百年,举办系列活动。整体来看,行业面临转型挑战,但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方面仍有潜力。企业需把握技术趋势,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