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市场在周一凌晨剧烈震荡的余波尚未平息。当莫斯科时间2月17日晚,两架低空突防的自杀式无人机撞向俄西南部克鲁泡特金斯卡亚泵站的输油管道时,这道由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美国资本控股的里海管道财团(CPC)生命线,被切开了一道伤口。



根据俄罗斯能源部的紧急通告,这次袭击迫使每日近百万桶石油运输暂停,这占到全球原油供应量的1%——这个看似微小的缺口,已足够让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瞬间飙破每桶85美元关口。



这条“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洲”能源走廊的遇袭,在此刻颇值得玩味。过去十年间,美西方油企通过控股CPC和哈萨克油田开发权,巧妙绕开俄罗斯对里海油气的垄断。

数据显示,2023年流经这条管道的原油约90%产自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油田,而其中近七成权益实际由埃克森、雪佛龙及意大利埃尼集团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袭击发生在俄乌战场态势的关键拐点。特朗普在总统竞选中“24小时终结战争”的宣言言犹在耳,而北约内部关于暂停对乌军援的争议逐渐公开化。五角大楼最新解密的备忘录显示,原定2月下旬交付乌克兰的15亿美元军事援助包裹已被无限期搁置。当美国选民对援乌抗俄的支持率跌破42%时,泽连斯基政府面临的不仅是战场困境,更有金主离场的致命寒意。

在此背景下,油管的突然瘫痪或许远非战场误伤的巧合。从军事逻辑看,乌军近期在阿夫杰耶夫卡的重挫暴露出弹药短缺的致命伤,理应集中资源于东线防御。而转向远离主战场1500公里外的俄内陆油气设施投放宝贵无人机,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赌博——若仅着眼于能源经济战,该管道的运输能力仅占俄原油出口总额的3%,且主要损害的是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



随着特朗普与普京通电话、美俄在沙特的单独谈判、乌克兰乃至欧洲被排除在谈判之外的进来种种事件,让基辅对美国的政治承诺的焦虑感急速升温。

乌克兰在此时选择攻击俄境内的美国资本控股能源资产,无疑在向华盛顿传递双重警告:其一是暗示乌克兰仍具备破坏俄罗斯经济命脉的能力,其二是将美国企业的实际损失具象化为现实压力,告诉特朗普,我们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别想丢下我。



然而,泽连斯基的“警告游戏”同样可能引发反噬。莫斯科已暗示管道保护措施升级,国际油企对中亚能源走廊的投资信心或将受挫。更要命的是,若特朗普将此解读为“挟持能源市场逼宫”而非战略示强,不排除加速特朗普政府疏离乌克兰的步伐。同样,在“被抛弃”的现实越来越清晰的情况下,也难保泽连斯基不会再做出什么其他“跳墙”的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