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在《诗经·关雎》中,荇菜作为追求窈窕淑女的比兴之物,展示了人们对浪漫以及美好情感的追求。尽管《诗经》历经漫长岁月,其中所言及的很多植物已经消失。然而,每当看到无名沟渠中荇菜所开的朵朵稚黄小花,便仿佛见到《诗经》中的草木跨越时空,来到我们的眼前……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荇菜之辨

荇菜的花朵在阳光下泛光如金,因此被称作金莲儿;由于叶型和习性似荷花,又被称为“水荷”“野睡莲”。它原产于中国,现广泛分布于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地。大多生长于池沼、湖泊、沟渠、稻田、河流中,多腐殖质、微酸性至中性的底泥和富有营养的平稳水域是它生长的“风水宝地”。

荇菜是龙胆科莕菜属浅水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沉入水中生长,细长多分枝,生有许多不定根。叶近圆形,直径5~10厘米,基部心形,漂浮于水面。荇菜花数朵聚合成伞形花序,花瓣金黄,花冠5裂,喉部、边缘有毛,黄色的朵朵小花于碧叶间挺水而出,明亮别致,花期长达4个月。莕菜属还有开白色花的其余种类,如花小、边缘平滑的龙骨瓣荇菜,叶片大如睡莲、花冠多毛的金银莲花。除此以外,还有2002年发现的新物种,花冠具毛而基部黄色的龙潭荇菜。

此外,它的形态、习性都和莼菜(睡莲科莼属)相似,但它们隶属于不同科属。荇菜的叶稍尖、基部凹入;而莼菜叶呈椭圆形、叶柄盾状着生,茎、叶背部摸上去有些黏滑。更好分辨的是它们的花,荇菜花多为金黄色,花果期在5~10月;而莼菜花为暗紫色,花期为6月,果期在10月。


荇菜的形态、习性都和莼菜相似。图为莼菜(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荇之高洁

作为一种点缀水面的优良水生植物,荇菜也是水环境干净与否的标识物。研究发现,荇菜能够降低水中氮、磷含量,对藻类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并且,荇菜还有着“除镉能手”的称号,它可以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分泌物的吸附固定水体中的镉。因此,荇菜对保护水质、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用“高洁”二字形容,它作为万物里的一种,“高”倒未必,但长在秀水边上的荇菜,“洁”却是当得上的。因此它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想象,于朦胧中品味着生命的美丽与纯净。


荇菜生于池沼、湖泊、沟渠、稻田、河流中(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在不少诗人的笔下,荇风、荇香千年来一直幽幽地飘着。唐代诗人王维的“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宋代诗人陆游的“钓丝萦藻荇,蓬艇入菰蒲”、现代诗人徐志摩在康桥边的吟唱:“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此外,《颜氏家训》中,“今是水悉有之,黄花似莼”这句话,则是用荇菜告诫自己的族人要保持清澈之心。


食荇之用

荇菜的叶柔嫩多汁、无毒、富含营养,食之清香爽口,是上好的食材。明代文人陈继儒《岩溪幽事》中也有言:“吾乡荇菜,烂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志不载,遂为渔人野夫所食。”说明味如蜜的“荇酥”曾经作为菜肴,端上古代人的餐桌。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崇尚,荇菜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写进菜谱、摆上餐桌。由于其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疗效,它成了大家眼中的绿色健康食品。以荇菜为原料的菜肴丰富多样,不仅可以烫熟后凉拌,还可以与其他肉类搭配进行烹炒。


荇菜能够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荇菜从《诗经》里走来,漂浮摇曳、光滑如丝、清新高雅,散发着诱人的色泽和气息,洋溢着独特的审美快感,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祝福。

撰文 | 徐峰 王语桐

责任编辑 | 陈天昊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诗经》中的水上花— 荇 菜》❖

现订购2025年

定价360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