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塔到三尺讲台
一位公费师范生的初心抉择
2021年夏天,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生孔寒蕊,以公费师范生的身份踏上了乡村教育的征程。面对亲友的担忧与城市的就业诱惑,她毅然选择履约,扎根于距离家乡50公里的牡丹区黄堽镇侯集初级中学。“总要有人为乡村教育点一盏灯”,这句朴素的心声,成为她坚守讲台的精神底色。
陋室明志:在困境中坚守教育热忱
初到学校时,孔寒蕊的“家”是学生宿舍里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房间狭小,生活条件简陋,但她从未抱怨,始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坚定地走上了这条乡村教育的道路。她在日记本上写下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去适应乡村的生活,用一盏灯点亮无数个备课的深夜。
带病上课:用行动诠释责任
2024年冬天,孔寒蕊发高烧到38.5℃,但她依然坚持站上讲台。那天,她声音沙哑,嘴唇干裂,但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两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后,她几乎虚脱,但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她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得。“孩子们需要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他们眼里的光,是我最好的退烧药。”她这样说道。
因材施教:让化学课堂生动起来
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很大。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孔寒蕊每天花大量时间钻研教材,设计实验,力求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她常常因为教学压力大而失眠,闭上眼脑海里就控制不住地去思考如何设计下一堂课,甚至梦中都是在教室上课的场景。但看到学生们的成绩逐渐提高,她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近两年,她带的班级化学成绩在片区名列前茅,甚至在牡丹区的农村学校中都数一数二。
关注学生:做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
除了教学,孔寒蕊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农村孩子大多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她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她始终相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陪伴。
扎根乡村:用青春谱写教育篇章
三年的乡村教育生涯,让孔寒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尽管乡村教育的路很长,也很艰难,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只要心中有爱,脚下有路,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她愿意继续扎根乡村,用青春和热血为农村孩子点亮希望,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青涩学子到青年教师,孔寒蕊用三年时光诠释了“教育是慢的艺术”。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乡土上,她以化学试剂为颜料,以化学仪器为乐器,谱写着属于乡村教育的春天叙事诗。孔寒蕊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缩影。她用坚守和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她的微光,照亮了学生前行的路;她的坚持,为乡村教育注入了希望。愿更多像孔寒蕊一样的教师,继续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播撒希望的种子,让乡村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声明
本文来 源于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侯级中学。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