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写信者是朱阿姨今年77如何,她曾是交谊舞池里的“明星”,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让她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面对朱阿姨复杂的病情,医院重症康复团队精准评估、分工合作,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康复方案。经过30天的康复治疗,朱阿姨能够在帮助下缓慢行走,脸上也重现了笑容。
初入院时,朱阿姨因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瘫痪,还伴有慢性左心衰竭,谵妄发作时胡言乱语,甚至分不清白天黑夜。康复医生精准把控全局,针对朱阿姨的情况,结合谵妄成因调整药物,运用镇静与促醒的“平衡术”唤醒她的意识。
物理治疗师配合康复计划,首先为朱阿姨开展了两周的物理治疗。渐渐地,她能够耐受坐在轮椅上1小时,还能通过平板电脑与家属视频通话、看新闻。随着治疗的持续推进,物理治疗师制定了更为精细的计划,从轮椅到助行器的过渡训练逐步展开。为了进一步增强她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物理治疗师还为朱阿姨增添了一些针对性的康复运动,如平衡训练、腿部力量强化练习等。治疗师将站立训练称为“排练新舞步”。当朱阿姨第一次在辅助下站稳时,治疗师说:“阿姨,站稳了就能拍视频跳舞啦!”一边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个珍贵的瞬间。朱阿姨也颤抖着扬起右手,露出了入院后的第一缕灿烂笑容。
在物理康复期间,作业治疗师则利用手机和日历,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定向训练。通过文字与照片,与朱阿姨一起用康复日记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帮助她区分现实与想象。使用便携式智能康复设备上的钓鱼游戏来恢复上肢运动功能,这是朱阿姨每天最喜欢的环节。她说:“今天抓了507条鱼,可以用来做鱼汤、清蒸鱼、红烧鱼……明天我有信心抓600条。”作业治疗师还帮助朱阿姨重新学会日常生活自理。
在朱阿姨努力康复的过程中,来自家人和医护人员的鼓励从未间断。家属通过视频电话,不断为她加油打气。护士团队特意在她床边摆放生病前的照片,鼓励她,并通过环境灯光调整、使用眼罩和耳塞帮助朱阿姨恢复正常的睡眠规律。
30天康复治疗后,朱阿姨已经能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缓慢行走。出院这天,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戴上了最爱的彩色墨镜,与康复团队合影留念。作业治疗师将阳光康复日记作为礼物送给了朱阿姨,希望能够填补她记忆的空白,鼓励她继续努力康复,早日跳出最美的旋律。
文字:李天蔚 卫玉洁(通讯员)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桂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