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本月份最引人关注的戏码无疑是德国的联邦议院选举。各个政党在这场政治角力中上下求索,为赢得执政权而不遗余力地博弈着。尽管离联邦议院选举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断言胜利归于何方。这不仅是一场国内政治的决斗,更是一次关乎国际关系走向的重要转折。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次选举的领跑者。据2月17日的最新民调显示,基民盟(CDU)目前以29%的支持率领先,其后的德国选择党(AfD)则以20%的支持率紧随其后,社民党(SPD)则以16%的支持率暂居第三,与绿党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绿党的支持率为14%。


朔尔茨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来自社民党,也是现任德国总理。然而,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朔尔茨如果想保住自己的位置,恐怕只能期盼奇迹了。自他上任以来,德国经济接连遇冷,种种负面因素如制造业下降、社会治安问题以及财政压力,像一块块巨石压在他的肩头。他的经济政策没有显示出太大的成效,反而选择了一些令人质疑的举措,比如大刀阔斧地关停核电站,而这导致了电价飙升,影响到民生问题。


与朔尔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民盟的默茨风头正劲,成为这次大选的最大热门。默茨号称默克尔的“接班人”,他的硬派作风在移民和经济事务上尤其显著,倡导强化边境管理和落实减税政策。默茨的强硬态度,给那些对政府现状感到心灰意冷的选民带来了“一点”希望。此外,他在乌克兰问题上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这一立场可能会吸引那些关注欧洲安全局势的选票,而且默茨主动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展开对话。

几位德国政坛重量级人物在竞选期间纷纷打出“中国牌”。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应约会见了包括默茨和贝尔伯克在内的德国政要,场面堪称“外交大戏”。默茨表示,联盟党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密切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愿同中方一道,推动德中合作取得更多成功。可以说,中德关系已经成为此次德国选举的一颗“定心丸”,不论是谁上台,似乎都在努力靠近中国,以期获得经济上的支持。


此次中德会晤,也显示出各个政党在对华策略上的变化。德国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也强调了与中俄保持贸易和外交关系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客对于中德合作的呼声高涨,这无疑是一种经济考量。毕竟,德国经济目前深陷泥潭,谁能借助中德关系走出困境,就能在选民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特朗普政府公开支持德国的极右翼政党选择党,不仅给德国选举增添了复杂性,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马斯克为魏德尔站台演讲,甚至特别邀请了一些重量级支持者来到现场。这一系列行为让其他德国主流政党如坐针毡。在这种背景下,德国领导人需要在对华关系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抵消美国干预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不难理解,为何德国几个大党都急于与王毅外长会面,这不仅是在向美国传达一个信号:德国不会轻易被外界干扰其内部事务,也是德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出的务实选择。

德国大选即将揭晓,德国民众的投票倾向将成为决定未来政局的关键因素。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默茨当选的可能性最高,但他仍需寻找合适的盟友组建联合政府。而选择党作为极右翼政党,尽管支持率不容小觑,却因其极端立场受到多方排斥。

无论最终谁获胜,面临的挑战都是巨大的。德国新政府无论是谁上台,势必会考虑中德关系的重要性,朔尔茨以及其他候选人都对华释放出善意,不难看出,他们都意识到了与中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性。而中德关系也将在新的德国政府领导下,迎来新的机遇与考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