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至19日,北京科技大学 “青柑计划” 的学员们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那里,他们与电视剧《山海情》中男一号马得福的原型人物谢兴昌进行了深入交流。不仅如此,学员们还化身为"西吉好物推荐官",通过实际行动为西吉的农产品代言。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得到了教育部官微 “微言教育” 的报道。


青柑计划”成员:孙志文


当我与《山海情》马得福原型谢兴昌书记书记面对面,听他讲述闽宁镇的发展历程时,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曾经,这里是一片荒芜,自然条件恶劣,百姓生活困苦。谢老带动员乡亲们进行自发移民,在风沙中前行,在困境里摸索,硬生生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在黄沙漫天,狂风卷地的艰难环境中,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将闽宁镇从“地窝子“一步步建成如今繁荣摸样。

与谢老交流后,我敬佩于谢书记那股白手起家的干劲,震撼于谢书记那种克服困难的毅力,感动于谢书记那默默无私的奉献。我要把谢老的奋斗精神融入到学习中,努力提升自己,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青柑计划”成员:史晨宇


周折辗转,还在回味前期学习中西海固百万移民命运流转带来的震撼,便怀着激动和敬畏来到了今天焕发新貌的闽宁镇。虽然时间短暂,但数日的实践参访中,我得以同《山海情》里马得福的原型谢兴昌书记交流对谈,采访对话当地干部、居民、企业家,获益良多,满载而归。总结几日来的感受,我最大的体会是“信念感”,无论是西海固人民冒着干沙劣土扎根建房,还是闽宁协作中的山海相连、守望相助,都体现了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幸福而奋斗的强烈信念及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黄河水深,黄土地厚,这片黄土地带给我的信念感将继续催促我将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青柑计划”成员:李佳欣


与谢兴昌书记访谈后,我深受触动。他讲述的闽宁镇从荒滩到绿洲的奋斗历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奋斗的力量和奉献的意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与担当,让我明白幸福是靠拼搏得来的。在学习中,我会以谢兴昌书记为榜样,明确目标,努力提升自己。遇到困难时,不再轻易退缩,而是像他一样,用坚韧和毅力去克服。谢书记的故事让我懂得,平凡人也能创造伟大,只要心怀梦想,勇于担当,就能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青柑计划”成员:郭宗运


作为北京科技大学"青柑计划"学员,与《山海情》原型谢兴昌书记的对话重塑了我对时代的理解。在闽宁镇青年之家的交流中,他讲述的故事褪去了荧幕光环——曾经的干沙滩上,村民们用十数年接力铺水管、改良盐碱地的画面,让我明白脱贫攻坚是千万双裂口的手掌托起的奇迹。当我们架起设备化身"西吉好物推荐官"时,镜头前每句对农产品的解读都沉淀着真实的分量:从直播间到黄土地的连接,不仅是商业助农,更是给予西部声音被聆听的通道。这让我意识到,青年学子的使命不仅在于探索前沿科技,更在于让科技成为传递温度的媒介,用师生拍摄的素材串联起戈壁与课堂,让更多人看见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蜕变。

青柑计划”成员:于子棚


谢兴昌书记的讲述,重现了闽宁镇从“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到如今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蜕变历程。作为“青柑计划”的组织者之一,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虽已取得胜利,但在青年人才培养中,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通过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鼓励青年在火热的研学实践中关注国家需求,投身乡村振兴,参与科技创新,培养更多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近期专题 欢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体工作室

来源 | 青柑计划

责编 | 轰隆

校核 | 小丸子 涵伊 纪宁

值班编委 | 李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