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著名书法家曲庆伟做出一件大事,他用蜡染过的纸张书写了一幅巨大的字。这幅画高1。8米,显得格外气派!他从陶渊明的诗歌《饮酒》中摘抄了一段,共50个词。
曲庆伟又出了一本正楷!
曲庆伟可是书法圈子里的名人,他的字在国内书法圈子里也是响当当的,获奖无数!中国书法《兰亭奖》的第一名,被誉为“奥斯卡”!而且,他还得到了十一次的“全国美展”的金奖,这可不是一般的丰厚。这还不算,人家还获得了黑龙江省第8次文学艺术大奖的第一名,这可是个“大满贯”啊!
曲庆伟的书法,简直就是一把好手啊!他写的书法,有一种严谨细腻的风格,也有一种无拘无束的力量。从他的新作中,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将写作时的感情与个人特质融入其中。
如果你想知道他在写什么,可以参考他的笔记。他在笔记中说,他把《元桢墓志》、《李璧墓志》、《龙门四品》等几本古代的古碑拓片都进行了放大复制。他表示,仿写铭文,要想达到同样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他在抄写的过程中,更注重把握原文的神韵,并加入自己的个人感悟。
通过这样的放大复制,曲庆伟应该是在思考,如何既能保持自己的书法风格,又能融入自己的性格和感情,从而获得一种随心所欲,却不会失去章法的意境。这样的探险方式,实在是令人惊叹!
曲庆伟的字很有趣啊!用笔把石头上的字迹拓印下来,也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因为碑文是用手绘的,所以他必须要在书写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感悟。正如所谓“隔着刀刃见笔尖”,看似很容易,实际上却是因人而异,需要自己去领悟。
曲庆伟这一次的放大和写字,可不仅仅是放大字体那么简单。用笔、结构、总体布局,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作出适当的调整。这种事情,一般人根本做不出来,需要真正的实力和胆量。这是他一时兴起,随手而为,完成以后,他认真地研究了一番,甚至有了一些构思。
曲庆伟对自己的字很有要求。在他看来,做一块魏碑,应该多用一些魏碑的东西,但不能完全照搬。就拿书法来说,对于一个新手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那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要想做创意,就要有魄力,不要受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只有将各种书法作品都复制一遍,书法的风格才会更加独特。最终,我要创作出一部与古代有些相似但却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书。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曲庆伟写起字来,也是一幅神清气爽的样子!书写魏碑,最大的禁忌就是呆板呆板。他在写的过程中,既保持了篆体的神韵,又非常注意行楷的流利感,使得文字与文字相互联系,有一种谈天说地的感觉。
他也突破了格子的束缚,不受任何格式的束缚,使整件作品显得格外鲜活。这样的书写方式,在保持了原有风格的同时,也很有时代感,读起来很舒适。
曲庆伟的字,最擅长的就是耍花招。学习魏碑,一般都是将字划成正、圆两个部分,再分别练习。但在实际工作中,他却没有这样做。方型的笔划,带着一丝圆润,带着一丝方正的力量,力求达到一种刚柔之美。他在书写小楷时,非常注意细部,每一划都精雕细琢;在书写大字体的过程中,更注重整体的气息和气氛,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瞬间就出现了。并且,这种看起来很随便的手法,实际上却把他的性格和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一见之下,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在构图方面,曲庆伟讲究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而不是那种过于夸张的图案。以往他在书写大楷时,都是先把格子排好,然后再计算字数,虽说看起来挺有章法,但就是缺少了那种惊喜和乐趣。但现在,他更愿意随意一些,让自己的画变得更加随意,这样的美,才能让人感动。
曲庆伟在写字的过程中,几乎是按照自己对每一个字的感受来做的,所以他的字迹格外的自然和顺畅。信中的最后几个字,被他放在了署名上,或许和他一开始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但却没有丝毫的做作,而是充满了活力,那种随意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陶渊明的诗词,可不是那么好写的!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非常简单和自然的,因此在写作上也不能显得过于浮夸。曲庆伟写这首歌,也是为了图个清静。这样的追求,使得整体的画风、内涵,都显得格外的协调,令人赏心悦目!
曲庆伟一边写字,一边想着很多东西,不过他也知道,有的时候,灵感和现实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在每一次写作之前都抱着很大的期望,但是最终的效果也许会稍有不同。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每一次完成,他都要告诉自己,下次要做得更好!他一直在期待着下一部电影能够超过上一部电影,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给人一种很有野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