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款宝马X3参数图片)讨论热度较高,刚好日前有机会接触到新老两代宝马X3,并在任港路一带夜间短时间短距离试驾了这两辆新老宝马X3,笔者给出的一句话评价就是:失去了传统宝马之悦驾驶乐趣!

当然为了适应并满足“新富阶层”对豪华中型SUV的用车需求,以赢得他们的青睐和选择,车辆驾控质感偏向轻松舒适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就是为了追求轻松的驾控和舒适的驾乘,40万价位大把更具科技魅力和豪华质感的新势力车型啊,就算是“新富阶层”,他们还有必要非选一辆宝马X3吗?



上图是试驾的老款宝马X3,因为种种原因,笔者只拍摄了这一张图片,另外还有朋友提供的新款车型的四张轮胎规格照片,这些只是为了佐证:短暂亲密接触真实存在,并非信口开河云评,周知!

策划这期节目时头脑风暴阶段,朋友提到了新款宝马X3前轮主销后倾角增加19%,笔者第一反应就是“转向可能会更贼”,印象中20多年前学习《汽车构造》时,前轮定位各项中的“主销后倾”带来的好处是当转向发生后回正时,利用车辆自重增加下压力,以加强转向自动回正,您可以简单理解为这算是“转向助力”其中的一种,当然因为年头太久当年念过的书都就着饭吃了,万一记错了还请业内行家里手批评指正。



在现场笔者检索了宝马官网,发现新款宝马X3确实注明了“前轮主销后倾角增加19%”,试驾体验转向操作的手感和听到该信息的第一反应一致,确实很轻松自在,如果以“传统宝马之悦”的驾控手感来评价,那辆老款宝马X3更像宝马!

现场笔者还确认了新老两款车型的轮胎规格,新款宝马X3前轮规格为255/40R21 102Y,老款宝马X3前轮规格为245/50R19 105W,但当时并没有再进一步查看新老两款车型的后轮轮胎规格。





第二天白天拍摄动态时,朋友提供了新老两款车型四轮轮胎规格照片,对比某车垂网站2022款宝马X3 xDrive25i和2025款 30L xDrive宝马X3相关数据后,确认了老款车型前后轮胎规格一致,新款宝马X3前轮选装了大圈扁胎,前轮轮胎规格为255/40R21 102Y,后轮轮胎规格为285/35R21 105Y,还有宝马官网宣传贴片中也提到了“转向后回正速度快”这组词汇,这也印证笔者的第一反应应该贴点边儿。



其实当天晚上笔者就提到了,如果在轮胎规格存在巨大差异的前提下,新款车型选装了更夸张的大圈扁胎之后,其驾控轻松表现仍然超越老款车型的话,那说明新款车型已经脱离了“传统宝马之悦”的定义,可能是为了照顾喜欢宝马品牌的大部分用户群,而不是为了照顾喜欢“传统宝马之悦”的用户群,如果站在宝马品牌高度来看,新款宝马X3的产品进化,笔者认为起码不能以“升级”定义,更妥帖的定义应该是“为照顾用户需求而妥协的一代产品”。



试驾过程中笔者还测试了蛇形,新款车型侧倾的整体感表现要优于老款车型,老款车型侧倾幅度更大一点,试驾前并未查看轮胎规格差异,查看轮胎规格差异之后,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更高高宽比值导致的,大圈扁胎更稳人所共知,轮胎更高高宽比值在蛇形时轮胎变形量更大导致晃动幅度相对更大这也是常识。

返程途中路过了一个带立面切面但不算深的坑,新款车型过坑的瞬间,屁股都能感觉到轮胎掉进坑里的震动,而老款车型过这个坑的体验相对就好很多,基本没有体感,这也是得益于更高高宽比值的轮胎,变形量相对更大缓冲掉了轮胎落进坑里的震动。

如果您选择大圈扁胎,平时行车路况坑坑洼洼又常见,可能轮胎轮辋损伤的概率相对“狗骑兔子”那种高高宽比轮胎要大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硬派越野的轮胎高宽比值都相对更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要靠更高的轮胎高宽比遭遇不良路况时变形量更大来吸收缓冲碰撞能量,降低轮辋变形或碎裂的风险。

当笔者确认新老两款车型轮胎规格差异之后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新款车型的轮胎倒换到老款车型上,把老款车型的轮胎倒换到新款车型再次试驾,可能新款车型的驾控手感会离“传统宝马之悦”更远,而老款车型的驾控手感可能会更加稳健。



另外夜间短距离试驾后,笔者认为新款车型的NVH表现不如老款车型更好,车内能感觉到更加明显的震动和噪音,当然由于两款车型轮胎规格有差异,大圈扁胎的确更容易产生更多噪音和震动。

笔者试驾时感觉加速声浪不是特对味儿,朋友提到了“模拟声浪”并关闭了该功能,再极限加速时的感觉就对了,笔者认为新款车型的“模拟声浪”调教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如果以Hi-Fi发烧友常用的词汇定义就是“模拟声浪”的声音表现数码味儿多了一点。

还有在工棚内短距离怠速移车时,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滴里搭拉的噪音很不高级,这方面一直是宝马的弱项,我们小区里也有不少老宝马X1、老宝马X3,他们还喜欢原地热车,哒哒哒的怠速运转噪音老远就能知道是一辆宝马,但有一说一,逗油加速时站在车外听排气管的真实声浪,大多数宝马车型的表现都可以用“雄浑有力的高级感”来定义。



另外需要吐槽一下的就是内饰氛围灯,在任港路试驾时,尽管路上有路灯,但路两侧有大树遮挡,车内氛围灯开启后的五彩斑斓多少影响到了行车视线,我们尝试找到了控制开关,并关闭了它,当时感觉就好多了,如果夜间在无路灯路段行车,新款车型内饰如夜店范儿的氛围灯可能会对行车视线产生的影响更大。

我们还讨论了这个问题,朋友说新款宝马X3设定了“关闭”选项,这没什么问题,但站在行车安全和照顾“新富阶层”的审美和喜好角度,笔者认为氛围灯应该默认为“关闭”,如果用户有需求可以执行“打开”,这样显得传统车企更在意行车安全,而且也算照顾到了用户需求。

如果默认是打开,而让用户为了更有利于行车安全选择“关闭”,百年车企啊,不应该这样,您认为呢?



笔者查看了新老两代宝马X3的底盘及防护表现,基本没有差别,像主销后倾角大了19%这种是没法目视查看确认出来的。

老款车型是25i,新款车型是30L,所以前轮制动总泵是有体量差异的,这种还算“配置差异”,包括因为两款车型动力系统不同,我们不能这样对比两款车型的动力输出差异。

新款宝马X3动力传动调教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正常加速状态基本感受不到升挡冲击,关闭模拟声浪后可以感知到升挡时的发动机转速变化,老司机应该都能感受出来。

由主路进小道一个90度的转弯,轻点刹车减速时,笔者感觉到了“降挡冲击”,剩下的试驾路程也测试了减速降挡,其冲击感要比升挡更明显,而且确实存在“冲击”的体感。



从短暂和新老两代宝马X3的亲密接触,笔者感受到了传统车企受新势力车型冲击后的无措,销量才是王道影响了品牌和员工的自信心,但产品升级迭代和品牌长远发展,“扬长避短”才是王道啊!

本来自家引以为傲的技术之本相较新势力车企算是有明显优势,这也是能持续赢得忠实拥趸青睐和选择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向新势力车企引导的潮流妥协,传统车企的发展理念和更新迭代速度能赶上新势力车企吗?这本来也是传统车企的短处啊,所以传统车企在打造产品方面,还是要多一点信心才行。

比如以当下流行的智驾为例,使用智驾行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引发争议的案例,很显然新势力车型更多一点,将来很多用户一定能明白,同样使用智驾行车,为什么传统车企打造的汽车产品,用户使用时发生类似案例相对会更少,这不仅是消费群体用车观念的不同,更是车企对“行车安全”的理解不同,因此向目标客群传达的信息、理念同样也不一样,因此这部分消费群体的行车安全相对更有保证。

以前些年沈海高速发生的那起追尾施工车辆的案例为例,如果当事司机,也是一位投资人,他选择的是一辆宝马X3的话,车毁人亡的局面可能就可以避免。



最后,笔者再次倡议,智驾好用但应善用,车企大佬不应该暗戳戳的提及“0接管”而让部分意志和安全观念不够的消费者尝试“脱手智驾”,最终因为依赖智驾而降低了自身驾驶技能提升,降低了自身安全行车的观念,降低了自身行车时的风险意识,这会为我们的交通环境埋下诸多隐患,珍爱生命,谨慎使用智驾,不可过于依赖智驾行车哦!

同时也希望传统车企扛起“更高行车安全理念”宣传的大旗来,并积极提升智驾使用体验,积极提升产品全面使用体验,还要继续发扬光大自家的拿手绝活儿,让我们的交通环境更文明、更和谐、更安全!

注:文内部分配图源于网络,侵删!即兴成文未及审校,若有错误疏漏敬请谅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