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大银幕上掀起观影狂潮,斩获高票房与好口碑的时候,咱们这些观众都沉浸在它那震撼的特效、动人的剧情之中。其实,这部影片背后的创作故事,那可真是曲折又精彩,就跟一场刺激的冒险似的。今天,咱就一块儿走进《哪吒 2》的幕后世界,看看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



一、角色设计:传统与现代的惊艳碰撞

哪吒:叛逆新生



最开始构思哪吒的形象时,设计团队可犯了难,在传统和现代风格之间纠结个不停。他们先是搞了些极端的尝试,有那种完全照着古籍插画做的复古版本,看着是挺有古韵,可就是让人感觉离得老远,不接地气;还有特别现代、近乎科幻风格的设计,给哪吒套上机械铠甲,虽说挺酷炫,但神话那味儿一下子就没了。



眼瞅着没辙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帮了大忙。团队里有人去四川的古镇采风,看到民间艺人表演传统舞龙舞狮,当中有个扮演哪吒的小孩,穿着红肚兜,拿着红缨枪,活力满满,还带着股质朴的野性。这场景一下子就点亮了设计师的灵感,他们决定还是以传统元素为主,稍微加点现代审美的调整。



这不,就有了咱们现在看到的哪吒,保留着经典的红肚兜、混天绫,头发飞扬着,透着股叛逆劲儿,又有传统神话的味道,每一个表情、动作那都是精心设计的,就为了展现出一个在成长中不断挣扎、却始终坚守自我的少年英雄模样。



敖丙:双面贵公子

敖丙的设计过程也不简单。一开始,他们把敖丙设定成纯粹的反派,造型冷峻阴森,整个人看着就拒人千里之外。可随着剧情越磨越深,敖丙和哪吒之间复杂的友情成了故事的一大亮点,这就意味着他的形象得大改。



设计团队从深海文化和龙族传说入手,给他换上了一袭飘逸的湛蓝长袍,还融入了灵动的水波纹样,这是为了体现他和大海的紧密联系。再说说那身超亮眼的万龙甲,最开始设计的时候是纯金属质感,硬邦邦、冷冰冰的。



结果在测试动画效果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敖丙太刻板,缺了点温情。关键时刻,有个动画师出了个主意,让参考中国传统瓷器中的冰裂纹,把万龙甲改成半透明质感。这一改可不得了,万龙甲在寒光闪闪的同时,还能透出一丝柔和,和敖丙内心善良却背负沉重包袱的双面性格特别契合。



二、特效制作:从困境到惊艳的逆袭之旅

海底妖兽攻坚战



《哪吒 2》里的特效镜头那可真是视觉盛宴,不过制作过程却是困难重重。就拿海底百万妖兽爬上定海神针那震撼场景来说,本来是导演脑子里特别有想象力的画面,差点就搞砸了。



一开始,特效团队按常规办法,一个一个给妖兽建模,可等把岩浆元素加进去,问题全来了。模型数量太多,电脑运算根本吃不消,每次渲染不是死机就是穿帮严重,妖兽和岩浆融合得那叫一个难看,要么岩浆跟塑料似的糊在妖兽身上,要么妖兽直接在岩浆里消失不见。团队又是优化软件,又是升级硬件,可根本问题就是解决不了。



就在大家愁得不行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特效师想出了个 “分层渲染、分步合成” 的新点子。先把妖兽和岩浆分开渲染,再用特殊算法按物理规律一帧一帧合成。这方法虽说工作量大增,每个画面都得手动调整好几百个参数,可奇迹出现了,画面居然活过来了。经过几个月没日没夜的奋战,终于有了咱们看到的那个妖兽和岩浆汹涌交织、震撼无比的场景。



玉虚宫穹顶的奇幻蜕变

玉虚宫穹顶的特效制作也是几经波折。最开始,设计稿要求弄出一种神圣、空灵的云端仙境感觉,可团队用了各种现成的云特效模板,效果都不行,要么像棉花糖似的甜腻假得很,要么又厚又重,压得人喘不过气,一点仙境该有的轻盈都没有。



负责这块的特效组长文崇旭愁得好几天睡不着觉,还翻了好多古籍找古人对天宫云气的描述。有一回,他瞅见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画里的云雾是用淡墨勾勒,一层一层晕染,虚实相生。



受了这启发,他胆子大了起来,把现成模板全扔了,改用手绘和数字技术结合的办法,一笔一笔把玉虚宫穹顶的云气形态画出来,再用特殊光影效果模拟日光穿透云层的层次感。折腾了三个多月,就为了那几十秒看着仙袂飘飘、如梦如幻的玉虚宫穹顶特效,好在最后效果特别惊艳。



三、剧情打磨:反转背后的匠心独运

申公豹的 “洗白” 之路



在剧情创作上,申公豹这个角色的转变是最大的反转亮点。在第一部里,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派,感觉都定型了。可观众对他的复杂背景挺感兴趣,好多人呼吁深挖一下。



编剧团队一合计,干脆给申公豹安排条 “洗白” 的路。在《哪吒 2》里,引入了他的父亲申正道和弟弟申小豹,编出了一个复杂的家族故事。最开始,团队设计的剧情是申公豹嫉妒元始天尊偏爱姜子牙,所以才走上邪路。



结果内部试映的时候,观众反馈说这动机太单薄。编剧们又坐下来反复琢磨,重新把他塑造成一个长期受家族歧视,为了证明自己、保护弟弟,没办法才误入歧途的悲剧人物。这一反转不光让申公豹的形象丰满立体了,整个故事的情感层次也更深了。



哪吒 “大闹土肥坡” 的意外之喜

“哪吒大闹土肥坡” 这场戏,本来是想当个轻松的喜剧调剂,没想到成了剧情的意外惊喜。刚开始制作的时候,这场戏的节奏和笑点设置都挺普通,鼠老大、鼠老二这些角色的表现没啥出彩的。



有一回测试动画效果,一个动画师不小心把鼠老二的一个表情动作夸张化了,本来平淡的画面一下子变得特别有喜感。导演团队眼尖,一下就瞅见这个亮点,决定推翻原来的设计,重新打磨这场戏。



他们给每一只土拨鼠都设计了独特的性格和夸张的动作,这么一来,这场大闹戏就从简单的打闹升级成了一场欢乐又惊喜的视觉盛宴。观众们后来老刷到的土拨鼠被哪吒指着鼻子,那一脸懵圈又憨态可掬的模样,都是经过好多轮尝试、反复优化才有的效果。



《哪吒 2》能这么成功,可不是运气好。这背后是无数幕后创作者在角色设计、特效制作、剧情打磨各个环节,经历了无数次困境、反转与突破,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这些幕后故事,让咱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动画人的用心和热情。相信以后,他们带着这份执着,还能给咱们带来更多震撼心灵的动画佳作,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