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惠州日报,2月20日,“2025年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铁涌镇小屯村举行。作为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全民薯王争霸赛上,选出了单薯重达4.04斤的“薯王”。
单薯重达4.04斤的“薯王”。图/惠州日报
21日,九派新闻联系上委托农户种出“薯王”的惠州市惠和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何志强表示,“薯王”与其他马铃薯是同一种植模式,其收获纯属偶然,“没想到长这么大”。
他直言,“薯王”的薯型很板正,是其见过最大的冬种马铃薯。与“薯王”同一波的马铃薯共三个,另外两个分别3斤多、2斤多。
何志强分享,马铃薯种植,需要大水大肥,早期最好水肥共用,能实现较快生长。出苗20厘米左右,就沟灌水、撒化肥。“薯王”从播种到收获约115天,早期薯苗长到满垄的时候,就进行控苗(控制薯叶生长),来让薯梗膨胀,薯块长大。
记者了解到,此次“薯王”作为全民薯王争霸赛前三甲之首,除荣誉称号外,其有关方还获得主办方颁发的证书和奖金3000元。目前“薯王”已摆放在何志强公司,当作马铃薯种植成果展示。
“大型马铃薯在市场上难卖,一个能吃几餐,商品价值不太高”。其补充,结合目前市场销售情况,重量约4两到1斤(200-500g)的马铃薯,更符合消费者偏好。
何志强向九派新闻表示,其从事马铃薯行业十多年,所在公司负责挑选、采购马铃薯种子,之后自己种植一部分,委托农户种植一部分。购买种子前,他曾到有关公司考察,并在本地试验过1年,确保品种适合本地土壤、气候,且产生实际效益才敢引进。
如今,他在惠东县稔山镇种植了200多亩马铃薯。其介绍,一个马铃薯,从种植到收获需要120天。这一过程中,气候、水、肥料对马铃薯的品质都很重要。
比较困扰他的一点在于,马铃薯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温度过高、土地太旱,薯块都会烂掉”。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温度在3℃到25℃,而冬至节气前后10天,因天气寒冷,每到霜降后叶片都会冻掉,这时不得不用水沟灌来增加温度,尽量防护。
何志强种植的马铃薯,按销售渠道分为加工薯(用于做薯片)和商品薯(用于日常烹饪)两种。不过,近日他的马铃薯销售情况不太好,“卖不动”。销售往工厂的加工薯2200元/吨,销往市场的商品薯每三两1.4元。考虑上人工成本,每100斤马铃薯,约20斤要亏损。其称,这种情况前几年也出现一次,可能因为蔬菜种类更多,再加上天气影响,才销售不佳。
何志强指出,此次所种马铃薯获得“薯王”称号后,将继续学习种植经验,不断完善,“希望能带出好品种,给当地农户创造好的产量和产值”。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有“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之称,“惠东马铃薯”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后又获准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意味着,“惠东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获得国家法律正式保护。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编辑 王佳箐 李杨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