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以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在全球和亚洲的患病率接近 30%。其更严重的形式是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其特征是肝细胞损伤和炎症,伴或不伴纤维化,导致更重的肝脏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负担。
2024 年,FDA 批准了首款 MASH 治疗药物——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选择性激动剂 Resmetirom,用于治疗伴有肝纤维化的中晚期 MASH。 然而,MASH 的发展受到多种病理生理因素的驱动。在大量伴有肝纤维化的 MASH 患者中,治疗需求仍未得到满足。
2025年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施军平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臧淑妃主任医师等在 Cell 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Vitamin E (300 mg) in the treatment of MASH:A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的临床研究论文。
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表明, 低剂量的维生素 E (300 mg/d) 在改善 MASH 患者的组织学和肝功能方面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与之前高剂量研究相比,较低剂量同样有效,可能更适合长期使用。这项研究支持了维生素E(300 mg/d)作为 MASH 的安全有效治疗选择。
氧化应激是 MASH 过程中的主要贡献者,在 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超过活性氧(ROS)的产生时发生。维生素 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是治疗 MASH 最有前景的药物之一。
2010 年和 2011 年发表的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机临床试验 PIVENS 和 TONIC 证明了维生素 E 对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疗效。在此后的十多年里,研究人员在 MASLD 成人患者中开展了不同剂量维生素 E 的临床试验,通常显示高剂量(例如 800 mg/d)对治疗有效,然而,高剂量的维生素 E 可能引发一些安全问题,包括出血性卒中、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甚至全因死亡率。
因此,需要探索维生素 E 的合适剂量,以平衡其治疗益处和不良反应。
中国指南推荐的维生素 E 摄入量为 300-450 IU/d(即每天摄入200-300 mg)。之前的维生素 E 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每天多次服用 300 mg 与每天服用 600-800 mg 的最大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相当。因此,这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旨在探索较低剂量的维生素 E(300 mg/d)治疗非糖尿病的 MASH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临床试验共有 124 名非糖尿病且经组织活检证实的 MASH 患者参与,他们被随机分为维生素 E 组和安慰剂组,治疗 96 周。主要终点是肝脏组织学改善(NAS评分降低≥2分,且纤维化无恶化),次要终点包括纤维化改善、炎症缓解、肝功能指标(ALT/AST)、肝硬度(LSM)等。
治疗结果显示:维生素 E 组在主要终点(组织学改善)上显著优于安慰剂组(29.3% vs. 14.1%)。此外,脂肪变性、肝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阶段也有显著改善。相比安慰剂组,维生素 E 组的肝功能指标(ALT/AST)持续下降,肝硬度(LSM)显著降低,炎症因子 IL-6 水平下降,提示了抗炎作用。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未发现心血管事件、前列腺癌等高风险副作用。
该研究的意义:
低剂量优势:首次证实 300 mg 的低剂量维生素 E 可改善 MASH 组织学,为长期治疗提供更安全选择。
中国人群证据:填补了亚洲人群数据空白,支持中国指南推荐的 200-300mg/d 的维生素 E 补充剂量。
机制发现:维生素 E 对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提示了其作用机制独立于直接代谢调控,而是通过抗氧化和抗炎途径起效。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dicine/fulltext/S2666-3791(25)0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