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虽说只是个称呼,但要是起不好,那可真能带来大麻烦。文文爸有个朋友姓夏,给孩子取名“夏克”,上小学前还没啥,这一上小学,直接让孩子成了班级中的“小焦点”,老师都无奈表示上课不敢叫,这到底咋回事呢?
孩子上学后,课堂就是“尴尬重灾区”。老师上课提问,要是喊“夏克”,这一嗓子下去,全班同学的思绪立马就被打乱了。大家心里想的不是回答问题,而是忍不住偷笑,这“夏克”听起来可不就是“下课”嘛!别的同学还可能会跟着起哄,故意拉长音喊“夏——克——”,这课堂秩序瞬间就乱套了。
再说说课间,那更是尴尬不断。同学们课间休息打闹玩耍,互相呼喊名字的时候,“夏克”一出口,就像有个下课铃在耳边响。其他孩子说不定还会调侃:“夏克一来,是不是马上就要下课啦?”这对于孩子来说,每天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别提多难受了。
长期处在这样被调侃的环境下,孩子的心理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每次听到自己名字被喊,就会脸红。但时间长了,这种频繁的调侃就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在学校里,他会害怕听到自己的名字,甚至不想让老师同学注意到自己,上课也不敢积极回答问题,生怕又因为名字被大家笑话。
严重一点,孩子可能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因为在他心里,学校不再是一个快乐学习的地方,而是充满了尴尬和嘲笑。他会把这些负面情绪都和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甚至可能会讨厌自己的名字,进而讨厌和名字相关的一切场景,比如学校、课堂。
除了“夏克”,还有个明知。文文爸还在网上看到了给孩子取名“史珍香”的,这名字乍一听还挺文雅,可一读谐音就成了“屎真香”,这尴尬程度简直爆表。
孩子上学后,同学们每次喊他名字都像在讲笑话,他自己也特别苦恼,每次自我介绍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内心十分煎熬。这样的名字不仅在学校里会被同学拿来开玩笑,在生活中的其他场合,比如社交活动、参加比赛等,也会让孩子陷入尴尬的境地,影响孩子的社交自信和表达欲望。
所以说,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可得多留个心眼,以下几点要注意:
首先,要多读几遍名字,看是否有不好的谐音
不仅仅是普通话的谐音,最好也想想家乡方言里有没有不好的谐音。比如有些字在普通话里没啥问题,但用方言一读,意思就完全变了。就像“夏克”“史珍香”,要是不仔细琢磨,还真发现不了它们的谐音问题。
其次,名字的寓意很重要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未来顺顺利利、有出息,所以取名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些寓意积极的字。像“辉”代表光辉,寓意孩子未来能够发光发热;“宇”有广阔之意,希望孩子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但要注意,别盲目追求生僻字来体现寓意,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然后,名字的读音也不容忽视
朗朗上口的名字,叫起来舒服,听着也悦耳。可以选择平仄搭配的字,让名字有韵律感。比如“刘梦琪”,“刘”是平声,“梦”是仄声,“琪”又是平声,读起来就很顺口。
最后,尽量避免取太大众或者太潮流的名字
前几年“梓轩”“子涵”特别火,满大街喊一嗓子,能有好几个孩子回头。虽说名字独特不代表就好,但太普通的名字也容易让孩子在人群中没有辨识度。不过也别为了独特,取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不然孩子以后可能会因为名字而困扰。
所以说,给孩子取名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爸爸妈妈们可要多花点心思,避开这些“雷区”,给孩子取一个既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
互动话题:你们身边也有因为名字闹出笑话的吗?不妨底部留言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