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收储在稳楼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2024年各地收储的整体进展来看,速度还是偏慢,原因是什么?

近日,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对话中表示,收储并不容易,这个问题的背后存在一些很重要也比较特殊的制度背景。

陆挺表示:“很多人以为房地产市场就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各种市场一样,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就肯定是开发商盖了很多房子没有卖掉。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房地产市场更像是远期市场,因为我们有预售制度。”

陆挺指出,在这一轮房地产萎缩之前,90%的新房是预售,“也就是我给你钱,你过了两三年之后再给我房子,这中间就涉及到融资。”

“这个市场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我们实际上不是供给远大于需求,而是需求已经摆在那边了,我已经买了房,钱也给你了,但房子却没有如期保质保量地盖完。”陆挺说。


“然后我们再来看收储的问题,会发现真的有那么多已经盖完的房子可收储吗?其实并没有。”陆挺指出,“现在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是开发商盖了很多房子没有卖出去,而是开发商卖了很多房子还没有盖完。”

去年5月,央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以支持地方收储。陆挺表示,“当时我就预计这个收储资金是很难被用掉的,为什么?因为央行给地方政府的收储设置了非常高的标准,需要的是盖完的房子,但盖完的房子是比较少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为了便于管理,他希望收购成栋的房子,这个比例就更少了。”

“开发商手上有没有已经盖完但没有卖掉的房子呢?有,但一般来说都是尾盘,还散落在不同的楼里面,这样收储难度就更高了。”陆挺指出,资金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对地方政府来说,也确实面临资金成本和资金量的问题。所以收储是不容易的。

“也有人说,如果收储已经盖完的房子不容易,那就收储没有盖完的房子。没有盖完的房子分两类,一类是已经卖掉的,这才有了保交房的问题。另一类是没盖完的,如果我们去收储没盖完的房子,那还不如直面保交房问题。”陆挺说。

“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在全国“两会”前推出的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外贸外资、股市楼市、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诸多领域的民众关切,邀请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前瞻并建言2025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