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吉
截止到昨天,《哪吒2》全球票房已经高达130亿,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中排名第8位,成功坐上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的位置。
《哪吒2》在北美上映第一天就卖出310多万美金,观看了电影的两位奥斯卡评委,对《哪吒2》大加赞扬,并喊话饺子带着《哪吒2》去角逐奥斯卡。
然而,就在《哪吒2》在海外大杀四方,输出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时候,国内电影圈却悄悄开始了对导演饺子的围剿。
其实,《哪吒2》不管是在上映之初,还是异军突起之后,主流电影圈对它的打压和排斥都是显而易见的。
娱乐圈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圈内某个大导,或某个明星有作品上映时,总会出现一窝蜂地你帮我宣传、我帮你宣传的商业胡吹活动。
今年也不例外,那几部真人电影早就开始提前预热,全网爆吹各种彩虹屁。相比之下,《哪吒2》寒酸得可怜,没有任何一个明星为其站台。
就连官媒央视直播《哪吒》票房破百亿纪录时,娱乐圈也如死水一般没有任何动作。
在电影上映前的微博之夜上,春节档各大明星和其电影团队站在舞台中央合影留念,而“哪吒”和“敖丙”却被孤零零地排斥在舞台边缘。
即使《哪吒2》上映后异军突起,票房超越了所有同档期电影时,仍然没能获得内娱的认可,反倒是一片唱衰之声。
某个装X专家甚至放出豪言壮语,“《哪吒2》如果超过50亿,每多一块钱老子吃一斤屎,决不食言!”
还有一位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射雕》粉,言之凿凿地说《哪吒2》偷了《射雕》的票房,因为她买了《射雕》的票,影院却给她放《哪吒2》。
噗~~~脑子是个好东西。
《射雕》收了电影票房,《哪吒2》却无偿放了片子,到底是谁偷谁的票房?
《哪吒2》干翻所有真人电影后,垫底的《蛟龙》也破防了。
制片人于冬先是在路演时扯着嗓子跟观众要公平,后又在网上发布小作文,说“《哪吒》五六年才出一部,其他时间影院放什么?”
言外之意是,《哪吒2》不过是电影市场偶然出现的一个小甜点,它永远不能成为餐桌上的主食,而未来的院线经济乃至整个电影市场的发展,还得靠他们来支撑。
然而,即使在主流圈子的排挤、阴阳和某些人的诬陷、唱衰之下,《哪吒2》依然凭借共情普通人的内容和精益求精的震撼特效,杀出重围一骑绝尘,让那些柠檬精电影难以望其项背。
正如网友对《哪吒》的评价,“所有人都不看好你,偏偏你最争气。”
于是,那些被动了奶酪的人,开始另辟蹊径。
有人密谋“捧杀”,
有人拿着放大镜在字幕里找错别字。
比如,“魂飞魄散”被误写成“魂飞破散”;“休养几日”被误写成“修养几日”;“扛下天劫”被误写成“抗下天劫”等等等等。
有人甚至上纲上线,说这件事“暴露出知识缺陷和工作态度的问题”,还把“专家称哪吒2被曝错别字值得重视”的词条挂上热搜。
最近,又有大V爆料,圈内大佬召开紧急会议,他们认为饺子算不上电影导演,充其量就是个搞游戏创作的,而且,《哪吒》连动画都算不上,它顶多是个电子年画。
所以,他们要求重新修订《导演资质认证条例》,企图将动画导演排除出电影导演之列。
这一幕就像2019年,郭帆凭《流浪地球》拿下46亿票房后,某大佬在酒局上发飙,“做科幻的也配叫导演?”
眼看楚河汉界拦不住刘邦一统天下,这些人狗急跳墙开始更改游戏规则。
随着《哪吒2》票房井喷,主流圈子对饺子导演的围剿也越来越无底线。
自90年代以后,那些所谓的大导演们,约定俗成地以京圈、沪圈、港圈等区域划分自己的地盘。
他们抱团取暖,上至演员、编剧,下至拍摄场地和道具,共享所有资源。然后用千篇一律的内容、呆板生硬的演技、粗制滥造的画面来垄断大众对电影的审美。
当外界有“不守规矩”“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前来闯阵时,他们又会拿起矛戈一致排外。
然而,广大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潮水退去,是哪些人在裸泳?
谁的电影是给观众的诚意之作,谁的电影是割韭菜的镰刀,一目了然。
并且,《哪吒2》的崛起带给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是那些真人电影无法比拟的。
真人电影的爆火,成就的是三两个明星和其背后资本的暴富。
而动画电影的崛起,盘活的是整个制作动画的市场,这些市场的背后是无数个靠真才实学吃饭的普通人。
仅仅一部《哪吒2》的背后,就有4000多名热血沸腾的动画人。
而且,因为《哪吒2》的爆火,黄金场次至今座无虚席,救活了很多濒临倒闭的影院,甚至还出现了2000人的巨幕厅排片。
同时,《哪吒2》也拉动了影院周边的餐饮、购物等消费,甚至网上的同款手办、玩偶也都成了畅销品。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哪吒2》的崛起,是“韭菜”的觉醒,是普通人的呐喊。
所以,主流电影圈对饺子的围剿,就是对民众意识的阉割。
但是,请高高在上的资本家们不要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饺子、《哪吒》乃至中国所有动画人的未来,将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