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前言

昔日里,雅迪电动车作为“电动车霸主”风靡大街小巷,却曾暴跌65亿,被年轻人无情抛弃。

然而2025年的雅迪似乎焕然一新,不仅再度登上春晚舞台,还独家冠名了热门综艺《Young在春晚》,吸引超过6000万的直播用户前来围观。

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让雅迪热度空前高涨,重塑了品牌形象,咱就是说,这还是当初备受年轻人“嫌弃”的雅迪吗?而当年的雅迪又为什么被抛弃?



雅迪暴跌65亿

2024年上半年,雅迪发布中报,显示出明显的业绩下滑,公司营收下降了15.42%,净利润减少了12.95%。

这份财报无疑是近五年来最差的一次,堪称一记重击,令外界对雅迪的未来感到担忧。

雅迪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收入的减少主要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和市场需求暂时疲软的影响。



此外分销商去库存的周期也导致了业绩的下滑,虽说这个解释并无太大问题,但回顾雅迪的整体经营状况,显得有些过于简单,缺乏更深层次的洞察。

从财报来看,雅迪的核心产品——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踏板车的销量大幅下降,上半年,电动自行车的销量为448.27万辆,电动踏板车的销量为189.99万辆。

相比于去年同期,电动自行车销量减少了105.62万辆,电动踏板车减少了77.19万辆,这意味着雅迪上半年总销量减少了183万辆,销售额损失了约26亿元人民币。



尤为严峻的是,这一减幅直接导致雅迪的核心业务营收贡献大幅缩水。

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踏板车的营收分别减少了14亿元和10.31亿元,总体营收减少了超过26亿元,这对于一个在电动车行业曾经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品牌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更让人担忧的是,雅迪的全年表现也未能摆脱颓势,根据财报,2024年雅迪的电动两轮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100万台,同比下降约8%。



与去年相比,纯利也大幅下滑,从2023年的26.4亿元锐减至12亿元,几乎腰斩,纯利的减少,不仅意味着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下滑,更意味着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有些经销商透露,即便在销量不错的情况下,他们每天能卖出5台车,但每台车的利润仅为不到200元,而日常支出却高达1300元。

这样的经营状况使得许多经销商感到力不从心,一些人甚至开始考虑转行,转投其他行业,经销商信心的丧失,直接影响到了雅迪品牌的稳定性和市场的认可度。



与此同时,雅迪创始人董经贵夫妇的财富也遭遇了大幅缩水,从过去的290亿降至225亿,蒸发了足足65亿元,夫妻俩在财富榜单上的排名也下降了42位。

这种财富的暴跌,反映出企业本身的困难,也让雅迪的领导层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而曾经的雅迪电动车一度非常辉煌,雅迪起步于2001年,那时它只是一个卖摩托车配件的小厂



当时,国内的摩托车市场面临着严格的政策管制,特别是“禁摩令”的出台,给雅迪带来了转型的契机。

雅迪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转向生产电动自行车,并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005年,雅迪成为了首批“国家免检产品”之一,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动自行车领域的地位。2016年,雅迪成功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标志着公司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资本的注入,雅迪加大了市场投入,继续扩展品牌的影响力,到2020年,雅迪的销量已经突破1000万台,成为全球电动两轮车销量冠军,年营收达到269亿元

与此同时,雅迪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门店数量超过4万家,连续六年稳居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然而曾经的电动自行车之王也并非没有遭遇过挑战。



雅迪难逃“内卷终局”

雅迪的销量暴跌,营收下滑,给人一种强烈的信号:新国标过渡期带来的红利似乎已经结束。

回望2019年3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市场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迎来了一波新的增长潮。

雅迪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迅速抓住了这个机遇,业绩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路攀升,几乎成了电动自行车领域的“标杆”。



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逐渐进入饱和状态,按照现在大约4.2亿辆的保有量来看,电动自行车几乎已经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

这意味着,想要继续大幅增长,必须有新的力量来推动市场,但现实是,行业的天花板已经逐渐显现。

新国标实施后的三到五年,行业也从一开始的过渡期,走向了相对平稳的阶段,到2024年,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大部分都符合新国标要求,这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增长红利也逐渐消失。



雅迪的销量暴跌,在很多人看来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当市场的需求趋于平稳,品牌的竞争力便开始显现。

而对于雅迪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企业来说,保持过去那种高速增长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雅迪在财报中反映出的经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销售数据下滑,反映出终端市场并不理想,产品的吸引力似乎在逐渐消退。



而对于电动车的年轻消费群体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开始慢慢转向其他新兴品牌。这一变化,虽然表面上似乎突如其来,实则是长时间逐渐酝酿和累积的结果。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传统的雅迪似乎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新鲜感和创新的渴望。

这场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积少成多的过程,早年,雅迪为了迅速占领市场,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扩张门店。



特别是在某些城市的繁华核心区域,仅在数公里的步行或驾车距离内,就能轻易发现数家雅迪专卖店,这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布局策略,在市场繁荣时期无疑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那时,换车潮的推动让销量飙升,门店数量迅速增多,雅迪的品牌影响力也因此大大增强,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激烈,这种门店扩张的策略开始显得过于激进。

过多的门店让雅迪陷入了困境——门店运营成本不断上升,而销量却在下滑,许多门店面临经营困境,甚至不得不关停。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雅迪独有的,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市场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具有爆发性增长,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更加理性和多样化。

雅迪登上春晚

本以为雅迪就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又重出江湖,今年春节期间,雅迪与央视再次携手,为大家送上了新春的祝福。

1月3日,雅迪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举行了《Young在春晚》系列节目合作签约仪式,这已经是雅迪第四次与央视春晚类节目结缘了。



自从2021年起,雅迪便开始频繁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成为其中的一员。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央视春晚早已不单单是一场普通的文艺晚会,它更像是每年春节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亿万家庭围坐一起的重要时刻。

每年的春晚,不仅仅展示着各类艺术节目,也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更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春晚的舞台,不是每个品牌都能登上的,能够成为春晚的合作伙伴,往往代表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随着时代的推移,不仅是品牌本身,连背后的行业和市场也在不断升级。

从传统的国有企业,到如今不断崛起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站在产业最前沿、拥有足够影响力的企业,都有了机会在春晚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雅迪作为其中之一,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领军品牌,其背后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创新与实力。

雅迪与央视的合作,不仅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品牌,更通过春晚这一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的风采。

从雅迪的连续四次合作可以看出,它已然成为了中国电动车行业的佼佼者,站在时代的前沿,走向更远的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雅迪利润首现下滑 创始人身家一年缩水65亿元 中国网经济——雅迪控股2023年营收347.63亿元毛利率下滑 经销商数量与应收账款同步增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504114550888560&wfr=spider&for=pc 鲁中晨报——高性价比不灵了?雅迪电动车销量超1亿台,救不了下滑的业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843059801706402&wfr=spider&for=pc雅迪上半年销量减少182万台,员工降薪,老板大幅加薪?2024-11-10 18:27·蓝鲸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