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的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到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再到智能化的生活设备,印象中不爱花钱、被认为是“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的中老年人,已悄悄转变消费观念,从“守紧钱袋子”变为“花钱买舒适”“花钱买称心”。当中老年人遇见“新消费”,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1 爱上旅游 追寻“诗与远方”
伍岩退休不到一年,便已经走过了全国多个省份,从南到北,从沙漠到海洋,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追寻着自己的“诗与远方”。
说起退休生活,伍岩用“满满当当”来形容,“退休一年了,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有时甚至觉得比上班还忙!”新的一年,伍岩决定继续陪伴父母自驾出游,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父母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又喜欢旅游,所以陪伴他们是第一任务。我们决定去趟东北,填补国内旅游空白。还打算去趟珠三角,六年没去了,变化应该很大!”
越来越多像伍岩一样的中老年人选择走出家门,踏上旅途。即使在寒冷的冬日,“银发族”也游出了新风尚,他们或避寒、或赏景、或体验不同的文化,成为冬季旅游市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72岁的姚守智退休后喜欢上了旅游,“在路上”让他和老伴感到越来越“年轻”。“刚退休那会儿身体还行,我们就经常去北京、新疆这些省外地方逛逛,享受生活的惬意,连心态都变得年轻了。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不方便出远门了,我们就选择兰州周边玩玩。” 姚守智激动地和记者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天冷也不怕,过两天我们一家人决定一起去武山县泡温泉!”
2 培养爱好,成为时尚“赶潮人”
一身酷炫的骑行服、头戴摩托车头盔,骑上摩托车的那一刻,苏建新一点也不像退休的老大爷,更像是走在潮流前线的年轻人。“我现在就是喜欢骑摩托车,我特意考了驾照,专门买了摩托车,不仅出行方便了,心态都跟着年轻了!”苏建新说。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如今中老年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将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事业和家庭上,而是开始尽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基于共同兴趣而兴起的银发合唱团、骑行队、模特队、舞蹈团等纷纷涌现,这群“银发族”逐渐成为时尚“赶潮人”。
杜慧退休后爱上了瑜伽。“退休以后,我就想锻炼身体,正好家门口有个瑜伽馆做活动,我就立马报了名。现在每天都去瑜伽班上课,身体好了,精神也好了,生活更加充实了!”
让雷淑霞感到“生活充实起来”的是自己的新爱好——演奏电吹管。每周二下午,雷淑霞都会带上自己的乐器,准时来到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仁恒美林郡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和一群老伙伴们排练乐曲,气势恢宏、热情激昂的乐器演奏声常常引得附近居民驻足欣赏。“退休后闲着没事,参加了乐团。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吹电吹管,认真了解和货比三家后,花了8000块钱买了手上这乐器。”雷淑霞告诉记者,现在她的一天忙碌而快乐,“每天除了买菜做饭接送小孩,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我的爱好和乐团,退休生活一下子充实了起来!吹着电吹管,感觉自己也时尚了起来!”
3 消费升级 “养老”更“享老”
“奶奶,今天的饭菜还合你胃口不?”2月13日,午饭过后,兰州市瑞源康养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询问张玉兰老人就餐情况。这是张玉兰入住这家老年公寓的第三个年头。“住在这里很开心!每天吃穿都不用愁,有专业工作人员为我们服务,还有很多同龄伙伴,我们每天都会参加活动,唱唱歌、做做手工,生活非常满足!”
记者发现,如今,新的老年群体消费观念更新,尤其在长期照护、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家政服务、养老金融等服务消费方面,消费意愿和能力更强,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像张玉兰一样,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选择购买更专业、更贴心的养老服务,住进养老机构也不再是老年人的“无可奈何”。
在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庞大的中老年人口基数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潜在消费群体。
如何把准老年人消费需求和偏好,激活银发消费“一池春水”?前不久民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提出,“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为了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养老”更“享老”,兰州去年以来实招频出: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养老服务+老年助餐”项目10个,打造社区助餐服务示范点40个,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幸福院13个……今年兰州两会上,我市还将社区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写入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陈培捷
责任编辑:钟磊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