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0期〡2025/02/21
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还在继续改写全球影史。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21日,《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28亿元,位居全球电影票房榜第8,成为首部闯入该榜单的非好莱坞电影。据悉,《哪吒2》将延长上映至3月30日,这也意味着影片有望冲击更高的票房纪录。
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票房是商业的勋章,那么《哪吒2》全球出圈,则是一场技术与文化的双重加冕。作为实至名归的“国漫之光”,其成功密码不仅在于“东方英雄”的叙事共鸣,更藏匿于1948个特效镜头的毫厘之争。这背后,是138家中国头部制作团队的合力托举,视效总监石超群称之为“动画界万鳞甲”。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中国动画的“科技协作”中,陕西本土力量首次站上关键舞台——石超群创办的西安数字怪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怪兽),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参与《哪吒2》的特效公司,主导了海底龙宫坍塌、陈塘关环境特效等标志性镜头。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深度对话石超群,解码这部现象级电影背后的科技突围密码与行业革新启示,以及他对本土动画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
▲《哪吒2》视效总监石超群 图源:受访者供图
01▶
“震撼”与“极致”
NBD:《哪吒2》中,您个人印象最深或者最满意的镜头是哪个?在制作过程中,哪个瞬间让您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石超群:印象深刻的镜头挺多的,比如海洋效果,好多观众说在电影院看觉得海洋效果特别写实,甚至有老外怀疑是真实拍摄的海水。其实做效果的时候,团队前前后后制作了将近一年,从设计海水造型开始,细节要求就多得超乎想象。很多在电影院一闪而过的画面,里面有非常多雕琢的细节。比如海洋与海底龙宫接触地方的水花衔接,海水倒灌时上扬的弧度,水花上的水雾与交接处的水雾,以及海洋表面竖状纹理,两股洋流对撞产生的持续翻涌浪花,水流旋转等动态细节等等,每一个动作、每一道纹理,都历经无数次测试与修改。
其实观众虽不会从专业角度评判特效,很多细节可能不会注意到,但却能直观感受效果好坏。只有这些细节极尽考虑,做到足够真实,才能让观众沉浸其中。当在电影院看到观众表示“特别震撼”,这种反馈让我、让团队都深感付出有了回报。
NBD:作为视效总监,您如何在统筹全局的同时,兼顾技术细节?协作138家团队时,如何避免“众包式混乱”?这种工业化流程对中国动画产业标准化有何启示?
石超群:主要是靠群策群力,《哪吒2》动画制作流程有两个比较大的分类,一是制片管理体系,其中制片人管理制片团队,制片团队则由执行制片人以及各环节的制片组成,这一体系主要负责协调分发,传达导演、总监的意思,确保协作沟通顺畅;二是导演总监审核体系,负责电影效果、技术和思路等,保证全片风格统一。
为避免“众包式混乱”,我们设定了严谨的特效制作流程,比如虚空裂口特效,岩浆喷涌、云、海洋等元素,我们会在内部先做好技术规范,打造特效工程,针对不同景别,有不同精度考量:近景精度高一点,细节很多,岩浆很多,中景相对来说精度低一点,远景则用贴图,不做实时模拟。主创团队负责视觉开发,提前做好测试,形成完善方案后,分发给各地公司,他们直接套用文件就行,这样确保了特效效果统一,也极大降低了沟通成本。这只是工程方面的流程,技术规范方面,我们制定了特效白皮书,涉及到文件的制作方法、命名规则以及流程标准等等,各团队按统一的标准执行,后续我们还会回收工程,以便能够复用,或者分发其他团队,让所有参与团队都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其实这样的管理模式并非创新,但在《哪吒 2》中运用到了极致,很大一部分相当于技术开源,我们将电影中的技术共享,其他团队使用后能获得一些提升,即便未来制作其他动画电影也可借鉴。这种模式对中国动画的工业标准化和流程化肯定是有启示的。从技术层面看,它促进了技术迭代,让大家能学习到更多工具思路;从行业规范角度,特效白皮书为行业提供了标准化参考。即便不同团队使用不同工具,也能依据此标准,在未来项目应用中学习相关规范,推动整个行业进步。
NBD:海底龙宫坍塌、2亿人对撞等场景被观众称为“国风特效新标杆”,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最终呈现,经历了怎样的流程?实现了哪些突破性算法?
石超群:2亿人对撞的场景,是捕妖队与海妖的终极对抗。导演饺子从一开始就对这场戏要求极高,区别于传统影视中两军仅在平面上的对冲,他借鉴自己早年电影《打,打个大西瓜》中扑克牌对撞的灵感,想象神魔大战应是在xyz轴三维空间都有运动。这种创作概念下,为实现强烈的视觉冲击,导演设想的是类似海水巨浪般对撞的效果。
真实海洋对撞后可能散开或坠落,但影片需加入随机元素,让对撞后被撞飞的人能像有自主生命一样,重新返回并汇聚。最初团队通过流体模拟实现洪流对撞的自然效果,但改了很多版始终达不到导演要求。后来我们就运用自定义力场力学,手动控制部分力场轨迹并添加随机因素,最后才完成了导演期望的兼具自然性与自主性的效果。
这还只是初步成果,就是这个特效终于有了可操作的苗头,但又涉及到2亿人的计算量堪称巨量,且在海浪制作中要保持体积感,呈现出实体化的明暗面,这样才能让画面饱满。然后我们在人物身上又添加金光、黑色拖尾,使特效更立体。完成这些效果后,导演又提出新要求,在两军对撞画面中加入红色血液飞溅,以及黑色与金色碰撞出红色血液的奇特视觉,还有刀光剑影、兵器闪光等细节,每个细节都逼近极致……前后经过无数次尝试打磨,才有了电影中呈现的震撼效果。
02▶
中国动画走上国际牌桌
NBD:在与导演饺子合作过程中,他对特效制作的理念和要求,如何倒逼团队突破技术边界?导演的创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对数字怪兽的创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石超群:工作中我们很怕遇到那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让不断修改的甲方。饺子导演不是,他对每一个效果都有非常清晰的指导。比如,他会找来相关素材或图片,确定一个大致方向。要是描述不够清晰,他就亲手画出来,让团队清楚他的意图。拿火焰特效来说,火焰炸开的节奏、纹理,他都能提供清晰参考,在特效、灯光、合成、前期模型等各个环节,都有着明确指导思路,甚至会具体到该怎么做。
但他想要的效果,往往无法通过现有单环节配合实现,需要多模块群策群力。以哪吒从穿心咒上撕裂的场景为例,他对每个肉块、每根穿心咒伸出来的长短,以及穿心咒与皮肤接触时肉翻起来的细节,乃至哪吒被穿心咒阵列攻击后肉块的分布,都有明确的要求。其实很多特效制作更偏物理,比如火焰动态等是流体计算的自然动态,但饺子的要求是,这些动态轨迹要能被精准控制,这就倒逼团队在工作流程上形成了多环节配合交叉工作的思维。具体操作中,哪吒撕裂下来的肉块,是动画师用手一个一个摆上去的,摆好后特效团队再添加随机效果,加入岩浆、钢水血液、火焰拖尾等。这对制作公司和内部团队都有启发,抛弃原本工业产线单线条的思维模式,从多环节角度考虑,将复杂效果拆解,化繁为简,一步一步再去实现。
NBD:您如何看待“外包国际团队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与皮克斯、迪士尼等国际动画巨头相比,中国动画公司在技术上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
石超群:国外团队外包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国外特效公司对我们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只派初级人员,导致部分效果达不到要求。二是存在文化差异,许多老外不理解中国特效中独有的韵律和技术美感。
在技术实现上,国内特效已基本达到国际一线水平,一些特效作品在海外也备受称赞。在原创特效方面,想法和实际应用没问题,但特效制作高度依赖图形学、动力学等物理模拟算法,而这些底层技术我们确实稍逊一筹。更具体一点地说,由于特效行业薪资水平并非特别高,难以吸引顶级院校人才来开发软件,改变这一现状并非易事。不过,已经有令人欣喜的地方,我知道有一款国内公司自主研发的特效软件,被好莱坞众多特效公司采用,还荣获过艾美奖最佳技术奖。
NBD:在您看来《哪吒2》的巨大成功是个例,还是反映出中国动画电影存在的一些共性优势?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即将崛起?
石超群:《哪吒2》的成功不止于视觉画面,讲故事的能力、对原有IP的开发改编同样关键。从《大圣归来》到《哪吒》《长安三万里》等一系列动画的涌现,说明中国动画至少在崛起的路上了,在内容与视觉表现上已能登上国际舞台。
当下中国动画电影主要以黑马之姿破圈出彩,要实现大范围、大群体的持续领跑,亟待突破一些瓶颈。其中,原创能力的提升极为关键,需要在内容孵化上加大投入。彩条屋影业已经在布局中国神话体系原创动画相关事宜,若能在这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我觉得国产动画行业有望迎来真正的春天。
03▶
西北动画产业集群雏形
NBD:数字怪兽扎根西安,地域特性带来了哪些优势?您希望数字怪兽未来成为西安动画产业的哪种“角色”?西安动画产业能否复制“杭州-玄机”“成都-可可豆”的成功?
石超群:西安作为历史名城,文化积淀足够深厚,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同时,高校众多,动画专业人才资源充沛。当然,还具备较低成本优势。实际上,数字怪兽已经在西安深耕八年了,《哪吒1》之后我的目标是让大家知道西北也有一家动画公司做得OK,而不是一片空白,但经过这几年发展,已吸引不少从北上广深回来的西安人或西北五省人,也催生了许多初创企业。
希望数字怪兽在西安的动画产业中扮演领旗帜、带头人的角色,成为一家标杆企业。我们目前也正在与政府部门洽谈动漫产业集群的事,希望将西安现有的优质企业聚集起来,借助政府政策支持,让大家专注于动画创作。有了量的积累才可能引发质变,期待未来能产生爆点。西安的资源并不比成都差,找准锚点持续发力,相信本土动画产业也可以创作出诸如《大圣归来》《哪吒》等现象级电影。
▲ 数字怪兽专场观影礼现场
NBD:数字怪兽从专注动画电影特效,拓展到数字文旅、原创IP孵化等领域,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有无融资及上市规划?
石超群:从电影特效拓展到数字文明和原创IP,关键在于结合本土优势。西安的文旅资源全国领先,我们计划与当地文旅企业合作,通过新颖方式带动旅游和知识文化输出。同时,开展原创IP孵化,不仅局限于电影特效,更从原创角度出发,如制作VR内容、与西安城墙合作短片,将技术应用于当地,积累原创经验,传播西安文化。这是基于未来走原创之路的战略考量。目前我们自身“造血”能力足够,短期没有融资和上市的规划。
NBD:您对新人强调“热爱与坚持”,但动画行业待遇仍落后于游戏业。除了资本注入,行业自身需要哪些改革才能留住人才?
石超群:从行业改革的角度,需要继续做大“市场蛋糕”,提供更多晋升空间或者通道,让真正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人能晋升到动画导演、总监等职位,发挥自身价值。《哪吒》系列电影在全球出圈,给动画行业从业者带来极大信心,也吸引了更多人才。只要足够认真,且用心对待观众,观众一定会有正向反馈,行业未来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