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当下几个热门的人工智能程序,输入许海峰和射击的关键词,得到的答案几乎别无二致:1984年夏天,他在洛杉矶奥运会射落了新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科技的进步让大众获取信息更为方便,但有些变化,“精准”的人工智能也不一定能及时知晓,比如时隔多年,许海峰以一种全新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射击赛场。

2月21日的上海射击射箭运动中心里,2025年全国射击冠军赛(手枪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姜冉馨、谢瑜等奥运冠军用一次次击发,检验着冬训的成果。观众席前方的嘉宾台上,穿着深色羽绒马甲的许海峰看得专注,不时和身边的弟子陶璐娜小声讨论着。赛后走进混采区,许海峰笑得开心:“这次我是以观众的身份来上海的,主要来观摩一下,看看热闹。比赛很精彩,我看得挺开心。”

看的比打的紧张

虽然许海峰总说自己很久没看过射击比赛了,竞赛规则有了很大变化,也不太适合评价选手的发挥,但从金牌选手到冠军教练,他与射击的缘分,始终没有断开。坐在赛场外观赛的许海峰,面部表情一如40多年前拿下那枚别具意义金牌时那般淡定。面对“后辈见到奥运冠军团来观赛,会不会紧张”的问题,许老笑着说:“他们应该不知道我们会来,知道了也不会紧张,不然就成不了奥运冠军了。”随后他不忘补充道:“射击比赛,估计是看的人比打的人紧张。”


许海峰观赛

许海峰所言不假,当天中午的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决赛,谢瑜领衔的贵州队和实力不俗的山东队鏖战至最后一枪,场内的氛围几近沸点,观众席上的不少人忍不住站了起来。当贵州队凭借更稳定的发挥夺下金牌时,许海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作为观众,肯定希望比赛打得更热闹、更紧张,看得也更尽兴。这场混团决赛挺紧张也挺有意思,体现出射击比赛的特点,很精彩。”他如是说。

目睹本次射击冠军赛金牌的诞生过程后,许海峰对之后的比赛有了更多期待,“接下来还有几场比赛,竞争应该会更加激烈,队伍和选手都很重视,现场氛围可能更让人紧张,大家应该会看得更开心。”干了大半辈子射击的许海峰感叹:“这就是体育人的特点,一场比赛接着一场比赛,不停向目标冲击,虽然很累,但过程很精彩。”

上海办赛很用心

本次全国射击冠军赛的举办地——上海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是许海峰最熟悉的地方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他就来过这里。此番旧地重游,许海峰发现熟悉的空间有了些变化,在他看来,此次全国射击冠军赛,上海方面办得很用心。


许海峰拍摄纪念小物件

“这次赛事组织得很有序,各个环节都平稳运行。选手和教练,包括我这样的观众,都挺享受的。”许海峰说,他从教练和队员那里得知,这次比赛设置了许多新的环节和产品,包括射击主题的玩偶和相关的小游戏,很受欢迎。“这样的创意挺新鲜的,目前来看效果也不错,体现出上海在办赛方面的用心。”许海峰认为,这些全新的设置能够给射击项目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一种特色,“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下去,未来举办更高级别的赛事。”

对队伍多些谅解

与许海峰交流,总绕不开“首金”这个关键词。对于40多年前那个让无数人心潮澎湃的时刻,许老说主要是奥运会的项目设置给了他这个机会,才有了中国奥运首金,同时也是那届奥运会首金的荣耀。作为有着丰富比赛和执教经验的“老法师”,许海峰不忘给如今的中国射击队减减压,希望外界对这支冠军之师多一些理解。


许海峰与陶璐娜

“过去的11届夏季奥运会,射击队有8次拿到了中国代表团的首金,其中5次是当届奥运会的首金,这非常难。”许海峰感慨,冲击代表团首金的任务,队员和教练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对于选手来说,(冲击首金)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打出规定的成绩,不能有一点失误,难度是非常大的。”许老表示,如果队伍在赛前的压力过大,就可能出现一些不太理想的结果,“希望大家对射击队多一些谅解,再多一些支持,队伍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持优良传统,捍卫荣誉,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原标题:在这次的全国射击冠军赛上,许海峰有了新身份……

栏目编辑:江妍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陆玮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