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吕海莲科研团队联合滨州医学院张桂龙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JCR1区,IF=13.4)发表了题为“Aggregation-induced magnetic coupling nanoassemblies that effectively switched from T2 to T1 contrast imaging for highly specific MRI detection of micron siz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2/T1智能转换的聚集诱导磁耦合磁共振纳米探针用于毫米级肝细胞癌的高度特异性精准诊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突破性构建的新型磁性纳米探针,为临床早期诊断微小肝癌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硕士研究生张亚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吕海莲和滨州医学院刘坤教授、张桂龙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为论文共同通讯单位。
肝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精准诊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ncer)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磁共振成像(MRI)仍然是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磁共振成像探针,其对肝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效能欠佳,尤其是对于微小肝癌。
该研究成果设计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谷胱甘肽(GSH)响应的MR信号切换功能的磁性纳米探针(Cr-ESIONP),该纳米探针由通过二硫键交联的极小氧化铁纳米颗粒(ESIONP)构成,能精准识别肿瘤微环境和正常肝组织中谷胱甘肽的浓度差异,从而实现T2/T1磁共振信号的智能转换。基于Cr-ESIONP在肝脏的有效吸收以及正常肝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谷胱甘肽含量的显著差异,活体MRI实验中展现出对毫米级微小肝癌病灶的超高特异性识别能力,且肿瘤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临床现有试剂钆喷酸葡胺(Gd-DTPA)。优异的体内外性能表明Cr-ESIONP是一种具有极大临床应用潜力的新型肝癌特异性MRI对比剂。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山东省高等教育青年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计划等项目的支持,是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医、教、研”三驱联动一体化发展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大众新闻记者 巩奕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