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香港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有3位医生疑似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其中1人因病情发展迅速,仅发病3天,就不幸离世。
来源网络
这一事件引发了不少人的恐慌,许多朋友都对大肠杆菌竟然能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甚至夺走生命感到十分震惊。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大肠杆菌真的如此危险吗?
1
它是肠道常见菌
大多无害,少数却可致命
事实上,大肠杆菌“家族”其实非常庞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是我们肠道内的“正常居民”,甚至能在我们的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①能够分解食物,促进消化过程,并增强代谢功能。
②在适宜的温度和酸度条件下,大肠杆菌能够产生B族和K族维生素,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素。
③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
即便生活中,有时我们能在新闻中看见检查食物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
也并不意味着大肠杆菌就一定是坏的,而是因为它在粪便里含量最多,容易检查。
那为什么新闻中的医生却感染致死了呢?
这是因为有少数的大肠杆菌是致病性的,如此次新闻中3名医生疑似感染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就是其中之一,感染后典型的症状有腹痛、腹泻(可能带血)、呕吐和发热等,严重的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进而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
不过,这种情况其实非常特殊且罕见,所以,大家不必过多恐慌!
2
学会这么做让致病菌
不再“盯上”你
而且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也并不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01通过食物传播
根据最新爆发的数据分析发现,全球最常见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来源是牛肉,其次是农产品(蔬果)和乳制品。
02接触传播
人传人主要经粪-口途径,如照顾感染者后未洗手就接触食物或物品,接触感染者呕吐物、粪便污染物后再触摸口鼻。在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生接触携带病菌的农场动物及其周围环境,如抚摸家畜后未洗手,也会感染。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传播途径后,就能提前做好防范,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感染:
01饭前饭后要洗手
正确洗手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细菌,减少疾病传播,每次洗手至少20秒,使用肥皂和清水,确保彻底清洁。
02食物、水要煮熟、煮沸
当进食或饮用受污染食物时,一定要确保其彻底煮熟、煮沸。复热的话,中心温度要达到70℃或以上并维持至少30秒。
03就餐环境要卫生
外出就餐时,一定要选择环境卫生条件好的场所,对凉拌菜、鲜榨果汁要谨慎选择。
3
多吃这类粗粮
也能帮助预防感染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富含色氨酸的饮食,可以帮助激活肠上皮中多巴胺受体D2,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上定植,让细菌良性地排出体外,可以辅助预防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有助于避免引起严重的胃痛、痉挛、发烧、肠道出血和肾衰竭。
来源论文截图
像很多朋友养胃时爱吃的小米,就是个补充色氨酸不错的食物,每100克小米的色氨酸含量通常在202毫克左右。
且小米作为粗粮,它的营养还十分丰富,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1.2倍,硒元素是大米的近2倍,维生素B1含量在所有的粮食、蔬菜中都名列前茅,常吃它不仅有助于肠道健康,还能护心、强免疫,非常适合现在这种换季抵抗力低的时候吃。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