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月5日、6日,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谋广东省、广州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会的召开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大家纷纷结合本职工作谈体会、谈思路,表示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硬道理,鼓足干劲、奋勇拼搏,为推动广州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科技力量!

广州市科协于2月19日开辟“科技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栏,编发科技工作者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情况。

朱伏生

广州市科协委员,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次大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研究院未来发展明确了路径。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紧密对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坚决落实“深度融合”“转型升级”重要要求,以5G赋能数字经济大局,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5G技术在制造业、汽车、新能源等产业中的应用,推动相关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跃迁升级;积极落实“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重要要求,围绕6G、卫星通信等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通信核心芯片等战略新型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ISC-V CPU内核的5G/6G物联网终端基带芯片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落地,更好地支撑全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李中华

广州市科协委员,广东省高性能计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

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会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这与我所在学会的工作宗旨以及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

作为市科协第十一届委员及广东省高性能计算学会的秘书长,我将紧密结合学会和科研工作,在四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深化科普教育和科技交流,面向青少年开展高性能计算等前沿科学技术科普,高水平举办“先进计算与智能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构筑起强大的科技创新人才基石;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高性能计算技术推广应用,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深化企业服务,在珠江两岸实施“百家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赋能行动”,引导专家团队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高水平举办“第十届粤港澳大湾区IT应用系统开发大赛”,推动高质量创新作品涌现和高质量创业项目孵化,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全省、全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张雄

广州市科协委员,广汽埃安副总经理

在深入学习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后,我深感科技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

广州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作为新能源汽车从业者、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立足本职,聚焦产业需求,加强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固态电池、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国产化芯片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培育更多创新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同时,我们要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整合资源,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紧跟政策导向,以科技强推动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为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熊晓明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设计联合学院院长、首席教授

广州市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从传统优势产业到前沿新兴产业的全方位布局,大会提到科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自主创新是核心。作为一名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工作者,理应在以下两个方面,主动参与和服务广州现代产业体系中集成电路产业建设:

一是依托教育部和广东省两个工程中心等集成电路研发平台,带领团队在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高端芯片设计及特色产业应用等领域持续贡献创新力量,力争产出一批突破性成果,实现成果转化落地,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二是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人才需求,深度改革推进国家集成电路设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链”与“产业链”绑定的新培养模式,培养“懂产业需求、能技术攻关”的复合型人才,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芯”力量。


黎卫兵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

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明确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显示了广州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决心。作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通过学习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我进一步认识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对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也更深刻意识到自身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尤其是应用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细分领域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和培养具有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还需要联合各方力量,搭建产业链交流与协同发展平台,共同开展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顺利落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