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智能手表因支持用医保购买一度冲上热搜,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购买经验。记者联系广州多家售卖该产品的药店,均被告知“卖断货”。业内人士建议完善医保目录智能穿戴产品的准入标准。

2月19日,记者走进广州越秀区一家“健民医药”药店购买上述智能手表,被告知目前没有货,如果想买的话可以留下电话,等到货后通知。“不过,通知的当日就必须来购买,否则很可能又没货了。”这位店员告诉记者,本月11日到货了十几块手表,当日就被一抢而空。这位店员还提醒,如果购买时使用医保个人支付,必须是广州医保参保人且须出示医保码,购买后须当场激活手表。

记者随后询问多家药店,均被告知这款手表已断货多日,预计本周末或下周到货。

针对公众关注的“医保购买智能手表是否合规”,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此前回应称,经过调查核实,该智能手表拥有“二类医疗器械”的批文。根据医保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相关规定,这款产品被允许使用医保支付。

根据这款智能手表品牌官网显示的信息,该产品支持19项健康指标检测及健康研究,血压、心率、血氧等健康指标,一佩戴上即可显示以上数据。另外,它还同时支持一键检测11项健康指标数据。

不少网友对“医保购买智能手环”持怀疑态度。有网友认为,“心率、血压这些健康监测功能有什么好神乎其神的?有必要用医保卡支付吗?”也有网友忧心,如果智能手表可以通过医保支付,那么是否会出现一些人借此套取医保资金的情况,从而影响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胡峻岩对于智能穿戴设备持保留态度。“可以作为参考,提供诊断或者治疗方案的部分依据,但不能作为主要标准。”以血氧为例,他认为,目前有不少智能穿戴设备拥有血氧测量功能,但如果作为医用标准来使用的话还缺乏权威性,可以在就医前、运动登山等过程中自行测量作为参考,就医时仍需要使用专业的医疗设备进行专业检测。

对于正在热卖的这款手表,胡峻岩表示,能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说明在功能上问题不大,但专业的医疗器械要通过培训掌握正确的用法,在日常使用中也要不断地去维护、保养和检测。

有专业人士认为,此次事件折射出两大趋势。一方面,智能穿戴设备正从“消费电子”向“专业医疗健康工具”升级。这款手表经过技术认证和功能验证,通过药监部门审批,成为其接入医保体系的关键。另一方面,医保政策持续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药品、耗材向预防性健康管理延伸,与智慧医疗产品形成协同效应。

该专业人士同时提醒,医保支持健康科技产品是“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但需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确保产品医疗价值真实可追溯,同时要完善医保目录智能穿戴产品的准入标准,以健康为导向,与医疗、公共卫生联动搭建起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起系统联动工作机制,确保产品健康管理作用的实现。

来源: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薛仁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