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方·临海丹楹店

刚开年,浙江临海古城,两个新鲜出炉的住宿产品低调登场,令人眼前一亮:

巾山脚下,与千年古刹龙兴寺及千佛塔毗邻的羽山集如约而至,占地780平方,12间房,大量面积留给公区。

不远处,依托原台州印刷厂工业遗址的府城印酒店亮相OTA,40间房,已跃升为临海最贵酒店。



羽山集

基因上来说,羽山集不算是民宿新人,创始人郑羽良是临海民宿协会会长,2019年夏天,在紫阳街三抚基,郑羽良开了三抚一宅民宿,10间房,那是他的第一个民宿作品。

继而又有了「呈岐山居」民宿,以及「呈岐山居」农场,展开来说的话,会是一个本地人深耕本地文旅的故事。

2025年,文旅市场迭代加速,依然有大批存量住宿产品、文旅产品囿于困境,急需接盘。深度思考转型策略的时候,临海古城的新气象仿佛逆势而上。



三抚一宅

01



刚过完的春节,临海古城的数据很好看:

市全域旅游共接待游客236.6万人次,其中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96.6万人次,实现全域旅游总收入约7.09亿元。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175.3万人次,春节前三日到访游客数超60万人次,排名全国古城古镇类5A级旅游景区第一。

这是民宿酒店的希望。

郑羽良看好临海古城的势头,也自信羽山集的条件,无论是羽山集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还是过去五年通过三抚一宅、呈岐山居进行的团队培养、市场认知。

尤其是,春节开始直到年初八,羽山集入住率百分百,比预期还要好一些。



羽山集

府城印也是,除了精品咖啡教学、威士忌沙龙、黑胶唱片体验等时尚体验,府城印也因为所在的印刷厂位置,专门设计了印刷文化展示。

把文旅产品和在地文化融会贯通,冠以更时髦的包装和表达,或许是给古城文旅输血时最匹配的血型。

也因此,尽管府城印体量大,创始人似乎并不担忧。他相信二八法则,也相信,无论从地理位置、环境还是内在潜力,府城印这样带有临海古城气息的产品,

「一定能成为头部」。



府城印

羽山集的势头不错,但作为临海民宿协会会长,郑羽良透露了一组数据:

临海古城目前约有510家酒店宾馆民宿,其中200-600元这个价位的住宿竞争相当激烈。

「中端价位产品已经饱和,缺口是高端住宿,目前只有不到十家」。

所以像羽山集、府城印这样的产品,依然有机会。更重要的是,临海人做事,信奉不进则退,「如果不是我做,就可能是别人。」



府城印

在羽山集和府城印之前,社媒上流行的「临海三件套」是:住一晚余丰里,吃一顿新荣记,喝一杯18R。

新荣记无需解释;18R指的是18RESERVA coffee,由临海返乡青年创立;余丰里是临海霸榜多年的精品民宿。

2019年,返乡青年金勰创立了余丰里,一度成为临海古城地标。



余丰里

余丰里是一个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改造项目,前身是一间百年老当铺,由一座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两栋60年历史的砖混工业用房,以及两栋30多年历史的旧仓库组成。30间客房,入口处的普通读者书店很是吸睛。

2019 年末,余丰里开业,不久就遇到疫情,但依然不妨碍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临海最贵。



余丰里

自余丰里之后,金勰也很少再回杭州。

金勰是临海人,大学、工作都在杭州,民宿最好的年代,回到了家乡。

作为媒体人,金勰很早就感受到返乡的潮流:得益于城际交通的便捷,小城市的机会更容易被抓住,于是他选择了回乡创业,选择把工作和生活一起带回这片有着府城和烟火气的故土。

很多人说本地人在临海做事更容易,金勰觉得,是「本地人更热爱临海」。



02



不如方的创始人陶然说:不如方临海店是一个「情投意合」的投资项目。

开业五六年,不如方仙居店经营得颇有声色,但陶然并不满足于此,她和丈夫超叔更希望:不如方是一个台州品牌。

有朋友牵线搭桥,陶然带团队去临海团建。

这个好吃好玩的县城,用质朴、鲜活的烟火日常打动了她,「当时觉得有些住宿产品价不符实,还有很大的空间」,陶然再三斟酌,终于决心把不如方的第二个店,落在临海。



不如方·临海丹楹店

2024年初夏,位于古城友兰巷的不如方临海店开业了,有个好听的副名:丹楹,取自老宅中遗留的赤色木柱。

身处熙攘的古城闹市,11间房的丹楹营造出了「闹市山居」的韵味。

从神仙居到临海,从山野度假到「闹市山居」,陶然也做了一些调整。她在民宿门口和朋友东合伙了茶空间「无尽山茶」,对外经营,营造一种理想的临海古城美学。

丹楹不提供正餐,因为「周围有太多开了几十年,好吃又便宜的家常餐馆。」,从管家到主人,都乐此不疲掏出私藏的美食攻略分享给住店客人。



无尽山茶

随着新荣记品牌影响力的上升,也给临海的文旅带来源源不断的优质流量。

「如果说临海文旅的重头戏是吃,那么新荣记功不可没。」在陶然看来,临海的美食和烟火气并不在正襟危坐的高端餐饮,而是街边巷角无处不在的「老店」。

这种简单、亲切的小镇美食氛围,对标人均动辄4、500元的都市商圈餐饮,赢面很大。

「给客人推荐我们自己吃过觉得不错的小餐馆,也是希望更多外地人能在最短的停留时间里,体验到最临海的美食,然后觉得:不虚此行。」



不如方·临海丹楹店

三抚一宅在服务内容里有一项:7天早餐不重样。

临海人过年必吃的麦油脂、酥得掉渣的海苔饼、驱寒暖胃的姜汁调蛋……每天换着花样不重复,还有民宿提供免费代购海苔饼等服务。

郑羽良将其作为民宿的增值服务:通过美食,设计沉浸式体验,让客人更深的体验到临海的美食文化。





@小红书博主:sherry在路上

03



2022年7月,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之前,临海算不上是一个知名的旅游城市,台州府城、糯唧唧、新荣记老家等也是在这之后被冠以的标签。

然羽很喜欢临海的小城慢节奏,早在2016年,她就在紫阳街景区和长城景区交界处的三抚基开了一家书店「再望」。

以书店为依托,然羽花了很多时间和这个城市耳鬓厮磨。



再望书店

整理过逛菜市场攻略、下小馆子合集、古玩店和二手书店地图、小巷子探索之路、临海早跑路线等,这是她的生活日常,也是临海「烟火气」的由来。

然羽也开过特产文创店,虽然关门过一次,转型过一次,搬迁过一次,目前还在探索中,但不妨碍她因此认识了临海古城里可爱的朋友,并视之为珍贵的财富。

要论生意经,然羽觉得没什么可以分享的。「无非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每天做着日常小事」。





再望书店

广为流传的「临海三件套」,构建起了人们对临海这个目的地的向往——这只是第一步。

如何让一个小城的传播,能够有足够的内容支撑起二次传播、三次……多次,让流量周而复始源源不绝?

「需要有一个高品质、拿得出手、跟得上时代节奏的临海古城商业,有持续的自生品牌,在地文化,而不是一味招商一些全国都有的连锁品牌,当然,星巴克也是要有的。」



再望书店改造的畣畣民宿

民宿之外,郑羽良在紫阳街上开了一家椰子研究所「椰不二」,一家茶空间餐厅「旬未茶时」,这是古城复兴带来的机会。

紫阳街是临海古城最具代表性的街道,被称为临海「第一古街」,曾入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人文遗迹。

在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里,临海紫阳街则是浙江省唯一上榜项目。

如何形容紫阳街呢?和中国各地景区的那条街都很类似(比如杭州河坊街),同样免费开放,一到双休节假日,人流如织。



@小红书博主:sherry在路上

紫阳街主街之外,古城依然保留着原住民的房屋和生活。

格叔就把房子买在了古城。

「临海的城市发展使其老城区城市结构和面貌非常完整,古城里保留了教育、医疗等关键性资源。所以,外人看来是个景区,对于本地人来说,就是生活的日常。」

作为一个在厦门上大学的山西人,格叔在一次毕业旅行中,被临海吸引,继而选择定居。

2010年,主流价值观还是北上广深,格叔却来到了刚刚通高铁的临海。5年后,创立五月文创,开始了社区营造,为了让年轻人了解老城,回到家乡。



再望书店

格叔在紫阳街开了一家咖啡馆,用当下的话语表达:

是典型的主理人社区非标商业。透过格叔有意识的主理,咖啡馆里不仅是一杯咖啡,更是个性、人情和细节。

不止如此,格叔带领五月文创挖掘在地文化,推出「临海百工」「巷子故事」等营造内容。并且基于城市 IP 打造府城樱花季、小城X计划、MayCamp 等。

很多人说,临海这些年,带有「文艺」「社群」标签的文旅产品,多半源自于五月文创团队。



品牌总有一天会祛魅,星巴克也会退流行,但植根于本地的文化、商业生态会是可以持续供血的动力来源,有人说,这是实体商业、目的地旅游穿越周期的奥义。

对于本已有旅游目的地概念、有一定知名度的临海古城来说,这或许也是文旅发展的高阶尝试,也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04



处在核心旅游景区的再望书店,日常客流量来自于游客。

「很多客人误打误撞进来,也只是匆匆一瞥。」

因为高昂的房租,然羽做了调整:将书店搬进了小巷子里头。

如果说民宿更偏重于「私密性」,那么书店、咖啡馆、奶茶店代表的是公共议题。

书店是一个更为包容和流动的空间。除了卖书,还有咖啡、展览等功能,也构成旅行的可能:不管有没有看过梅格瑞恩的《电子情缘》,书店偶遇的故事永远动人。



再望书店

共用一个客厅的民宿客人可能不会成为朋友,但书店里却能一见如故,相比之下,书店是找到同频之人的场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个体经营的书店都被迫与「情怀」捆绑,成为一个意味深长、自带苦涩意味的名词。虽然但是,时代依然需要这样一群理想主义者。



再望书店的旧址,然羽正在筹备一个8个房间的民宿。

民宿还没开,已经有了基本的样子——比如名字叫畣畣,音「达达」,取象形字义。

一人一口一心田;logo是女儿写的,大家都很喜欢;主理人是然羽的伙伴婷婷,和然羽一样,是一个10岁女孩的妈妈,原来在括苍山上开过一家叫「未文山舍」的民宿;

十年来,再望的团队都是女生,这让然羽感觉到特别幸福,「一种力量感和安全感」。

「女性」是畣畣民宿的精神内核,向外延展,是女性视角里在地化度假的另一种表达,「也是临海那种慢调子的外化」。





再望书店

这几年,「社区营造」概念很火,这也是格叔和五月文创十年前就在做的事。

「社区营造不是什么高深艰涩的话题,无非是重塑关系,把城市本该有的生活放大,为‘如何生活’再次提案。」

台湾学者曾旭正这样表达社区营造:「人与人的关系、人对环境的认同营造出来,齐聚在一起的人,互相熟悉,共同关怀、合作与集体行动,解决生活上的需求和困难」。

「它让人们看到一种回去的希望:在一个小城里,年轻人有事可做,有朋友可交。」也因此,临海古城不断焕发新意。



05



在和当地人的采访和交流中,不难发现,临海这几年对于古城的复兴,形成了两个鲜明的派别:

一派自豪,家乡不再默默无闻;

一派担忧,担忧临海要被搞坏。

紫阳街的节假日人流量,是文旅政绩里非常亮眼的指标,但作为一个无门票的5A景点,大家如果只是从街头到街尾挤上一路,流量再大,很难积累出有深度、可持续的文旅内容。

临海台州府城引以为荣的「烟火气」,在流量经济中如何保留和延续,或许才是临海文旅可持续性发展的痛点。



民宿主们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非假节日时段,民宿的需求和订房量都在走下坡路。

也就是说,看似极大的人流量并没有转化为订单。走马观花的消费力,支撑不起深度体验的文旅产品。

「如果没有一定的优质客群,就算人流量再大,也只能积累负面评价。」诸多民宿酒店主一针见血。



羽山集

临海古城,千年府治,融儒学与佛、道化为一体,现存的古城墙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宝贵文旅资源——只是,单纯倚老卖老的文旅产品,还能卖多久?

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府城,会是年轻人选择文旅目的地的决定性因素吗?

文旅产品中的传统、在地文化,是否需要以一种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表达方式输出?

如果只有流量,缺乏内容的迭代和积累,光靠一条街,几道城墙,很容易审美疲劳。复购、持续、口碑可能没有网红和流量那么直给,但更符合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毕竟,「城」的维度,关乎历史和未来。





临海古城 @小红书博主:sherry在路上

同时,更在地化、品质感的民宿意味着更高要求和期待值的消费客群,同样也是对临海古城承接能力的考验。如果随处都是城门口招手拦车叫你去她家停车的本地人,第一印象已经大打折扣。

金勰提到,临海原先是工业城市,这几年往旅游城市转型,政府投入大。近几年,在新荣记的流量加持下,临海的文旅之路如虎添翼。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临海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正在上升阶段,我们应该给予耐心和期待。



羽山集

格叔观察到,基于台州府城游客量,目前的住宿数量可能还算不上饱和。

「五月文创所在的院子周边,古城的角落里,布满了小旅店、民宿,这是城市旅游到达一定阶段后,呈现的旺盛需求。」

民宿和酒店之外,青旅、设计型酒店、帐篷营地等多样化的住宿业态,如果能得到营商环境的支持,或许可以成为临海古城的解题思路之一。

「有内容的小店多一些,会不会也是成本低、投入轻,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城市更新一个路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