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宁市泉南高速伶俐互通路段,接连发生2起车辆连环相撞交通事故。南宁市交警大队、消防大队、120和青秀区卫生健康局积极响应处理,交通伤的患者均集中送至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创伤中心一体化救治。
2月9日凌晨1点,仙葫院区急诊科接到紧急来电:“有连环车祸伤员将送达!”事故共造成7人受伤,由外院120陆续送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急诊科就诊。
2月9日凌晨,多部救护车转运伤员到仙葫院区急诊科
2月15日凌晨3点47分,仙葫院区急诊科接到南宁市120“高速路连环车祸群伤”报警后,立即派车到交通事故现场进行紧急救治。事故共造成7人受伤。
2月15日凌晨,在高速路车祸现场,医务人员进行多名伤员急救处理
“上车即入院!”
抓紧黄金救治时间,让急救关口前移
一接到急救通知,仙葫院区急诊科就迅速启动医院创伤救治预警,及早启动院内绿色通道,呼叫院内多科做好会诊准备,提前启动CT增强,致力做到重症患者“上车即入院”的处置。
其中,2月15日事故的救治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车出诊,医务人员现场进行多名伤员检伤分类和急救处理,并一键启动院前和院内严重创伤信息交互联动智能系统(紫云系统),实时数据传输,做到院前-院内信息联动。
“一盘棋”联动
多学科协作施策,分秒必争接力救治
在医院副院长、仙葫院区院长张高炼的指导下,医务部、院区总值班和仙葫院区急诊科主任邓海霞共同组织抢救,急诊外科3名医生、颅脑外科、胸心血管外科、普通外科、骨科、脊柱外科、泌尿外科、介入科、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ICU)、手术室、输血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医生快速集结急诊科。
多名伤员一到达仙葫院区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含备班增援人员)立即进行病情轻重的分区救治(红黄绿区)。
多科会诊医生现场立即进行重伤病人的评估和处理,并及时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EMDT),精准决策病人救治方案。
同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快速急救处理,及时床旁超声(e-fast)判断伤情,吸氧,心电监护和开通静脉通道,伤口止血包扎等完成创伤救治时间轴流程。
其中,重病人30分钟被护送放射科行CT检查,30分钟及时输血,40分钟脾破裂多发伤员被送到手术室。
高效高质量
规范化救治见成效,全部伤者病情稳定
两起事故共造成14人受伤,其中多发伤5人。
在2月9日事故的伤者中,IS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6分(多发伤)患者2人,其中1人诊断为肺挫裂伤、多发肋骨骨折、胸腰段多发骨折;另1人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创伤性脾破裂、创伤性肾破裂、肺挫裂伤。经过创伤中心救治团队救治,7名患者均转危为安。
在2月15日事故的伤者中,ISS评分>16分(多发伤)3人,1人诊断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气胸、肺挫裂伤、胸椎骨折;1人诊断为多发肋骨骨折、肺挫裂伤、腰椎骨折;1人诊断为失血性休克、骨盆骨折、脾破裂、多发肋骨骨折;7名患者经积极抢救均病情稳定。
两起群体伤事故全程救治1个半小时,高效又高质量地把每批群体伤员快速分流,并做好人文关怀和情绪疏导,充分展现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规范化救治水平。
打好“组合拳”
加快创伤救治建设,护航区域百姓健康
长期以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创伤救治“组合拳”模式,致力加快创伤病人治疗和康复。
医院急诊科不断优化创伤救治流程和布局,尤其通过智慧急诊系统(紫云系统)支撑,伤情追踪板实时同步患者数据,减少沟通损耗,也整合了医院多学科资源,提高医院创伤救治成功率,为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自2024年4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后,仙葫院区急诊科作为医院创伤中心牵头科室,更加坚持创伤救治“黄金1小时”理念,加快推进创伤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整合医院多学科资源,致力建成更规范、快速、高效的创伤中心,并发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创伤中心的建设,正不断完善医院创伤救治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2024年至今,创伤中心处理患者5864例,其中严重创伤患者451人,群体伤45起,绿色通道紧急手术患者从入院到手术室平均用时4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