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作物被偷”“赶着猪去上课”“面朝黄土背朝天”……关于农林类大学热搜榜上新奇有趣的话题,虽然确是农林类生活的一部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大众对农林类大学的一些刻板印象。

事实上,农林类专业的发展已超出了这些传统认知,农学现状已是“左手基因编辑,右手AI模型,头顶卫星地图,脚踩无人农机”;而且农林类大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农林专业,很多院校都在向着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综合大学转型,比如,湖南农业大学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担任名誉校长的百年强校,湖南农业大学在始终秉持强农兴农传统的同时,现已发展为多学科协调协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涵盖农、工、文、医等10大门类。

先从官方背书来看,该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并持有8个湖南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学科,其中不乏非农学领域的生物学、公共管理学等。再看最新的ESI排名数据(衡量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湘农微生物学首次跻身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加上此次新增,该校现共有8个学科位居ESI前1%,这些学科中还包括了工程学、材料科学等令人瞩目的非传统强项领域。

总结起来就是,湖南农业大学保持其农学学科绝对王牌实力的同时,非农学学科实力也毫不逊色。



站在同学们的视角来说,大学最为关键的自然是在这段求学旅程中能够获得怎样的成长与发展。而湖南农业大学不仅学科实力卓越,该校教学方面的成果也同样令人瞩目。据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已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达16项。以这一奖项堪比科技界的三大奖的含金量而言,这正是该校教学实力和教学质量的最好证明。

此外,湖南农业大学还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135项,并拥有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多项荣誉。可以说,这些奖项背后所体现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的教育环境。



从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竞赛所斩获的荣誉上,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30余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国家级奖项30余项创新实践系列赛事省级以上竞赛奖励200多项等,我们就能看出该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卓越成效。通过参与各类竞赛,该校学生们得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为学生们未来的就业和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湖南农业大学虽是农业类院校,但其“角色”发展却远不是一个“农”字可以概括的。摒弃刻板印象,全面了解该校各个方面的实力,湘农绝对值得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