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通过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利用700MHZ实时回传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终端,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内成功捕捉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捕捉到611个有效影像,涵盖兽类、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充分展现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


马麝

据统计,监测中心目前已记录到多种国家I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16次、雪豹5次、四川羚牛124次、白唇鹿10次、川金丝猴3次、藏野驴7次、马麝28次、红喉雉鹑1次;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中华斑羚60次、毛冠鹿30次、马鹿29次、岩羊209次、红腹角雉6次。此外,还监测到血雉、猕猴、藏雪鸡、蓝马鸡等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雪豹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红外相机多次拍摄到大熊猫的活动身影。其中,白马河保护站记录到一只大熊猫连续三日出现在同一设备前,展现了其稳定的活动范围。此外,监测画面还捕捉到红喉雉鹑在草丛中悄悄进食、四川羚牛一家悠闲散步、川金丝猴和猕猴在疏林岩山上攀爬观望、中华斑羚和毛冠鹿频频“出镜”打卡,以及血雉群在雪地中悠然觅食的生动场景,构成了一幅幅自然生态的美丽画卷。


大熊猫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监测中心连续记录到雪豹巡山的珍贵瞬间。画面中,雪豹行走在山间,警惕地观察四周,展现了其作为顶级捕食者的独特风采。此外,还拍摄到中国特有鹿种白唇鹿群在雪原上悠然自得的活动场景,以及喜欢群居的藏野驴在高寒荒漠草原觅食的画面。马麝、岩羊、马鹿、蓝马鸡、藏雪鸡等物种的活动轨迹也被一一记录,凸显了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高原生态的独特魅力。


四川羚牛

甘肃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频繁现身,不仅为公众带来了惊喜,也反映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为野生动物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甘肃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将继续推进智慧监测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甘肃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供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责任编辑:黄璐

来源: 观澜新闻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