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赵军

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两级人民法院紧盯“全省创一流、全国争上游”奋斗目标,强化工作举措,打造特色亮点,砥砺前行、开拓奋进,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司法质效高位运行,服务大局精准有力,司法为民成色更足,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化解金融风险

依法审结各类金融纠纷1228件,发出支付令880件,涉案标的23.24亿元,平均审理用时缩短至37.3天。受理涉金融执行案件1151件,执结1086件,执行到位3920.9万元,首次执行案件到位率51.42%,同比上升12.25个百分点。深化运用“一拍即得”举措,司法拍卖284案成交额4898万元。省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专班督办天水18案已全部执结,执行到位1.33亿元,全省排名第四。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优化法庭布局,新增武山四门法庭,迁建清水白沙法庭,设立21个法官工作站,覆盖85个乡镇,最大程度发挥人民法庭“三个便于”功能价值。提升科技水平,争取资金355.26万元改造龙山等人民法庭8个,升级互联网法庭4个,规范“六有”法庭2个,人民群众诉讼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扎实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甘泉法庭在麦积山等景区设立3个旅游巡回审判点,全力守护旅游市场的“热辣滚烫”。22个人民法庭的特色做法被人民网、甘肃卫视等媒体报道。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涉诉企业不断增加的情况,用足用活调的手段,减少减小诉的对立,力促力推和的效果,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全市法院在标的为14.83亿元的962件涉企纠纷中,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促成和解215件,调解338件,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积极探索信用修复机制,注重信用惩戒督促履行,突出信用修复正向激励,为202家企业、571名个人修复信用。秦州法院发出全省首份《信用修复决定书》,被省高院推广。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出台风险防范、破产审理等4项机制,走访企业416次,帮办实事959件,解决企业法律问题和困难68件次,发布典型案例24件。“解决商业纠纷”指标全省排名第二。

助推依法行政

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全省首个法检司行政案件信息互通机制,出台《关于建立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检察监督案件信息互通机制的意见》,共促行政争议源头治理,行政诉讼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15%。搭建共享平台,先后与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单位开展工作会商交流24次,健全工作机制5项,实现执法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深化府院联动,通过上下协调、异地协作、多方协商,13件行政诉讼案件达成和解,全部撤诉。一年来,全市法院76件行政案件通过调解撤诉,同比上升31.03%。

做实执行工作

扎实开展“陇原风暴”行动,查控冻结资金10.87亿元,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216人次,限制高消费3053人次,司法拘留181人次,执行完毕率同比上升12.44个百分点,持续保持执行高压态势。张家川法院执行到位率75.38%,居全省第一。市中级人民法院挂牌成立全省首家“执源综合治理中心”,与7家单位创建4项机制、18项工作举措,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下降12个百分点。执源治理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