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忘记的”
汉口中山大道南京路,一个火遍全国的打卡点即将消失。
武汉美术馆建筑外墙上的“红气球”,又被称为红气球、图钉、感叹号、代表武汉正中心的神秘标记……近来它逐渐褪色,即将消失。
我们去现场送别红气球,并和它的创作者聊了聊。
01
武汉有过十多个气球
这里是最后一个
红气球是武汉艺术家李郁和刘波2020年10月涂上墙的。
作品名为《地图》,灵感来自谷歌地图上的红色目的地图钉。武汉曾有十多个图钉,都采用可降解材料涂画,大部分现已消失。
气球消失的过程
南京路的图钉,是最后完成的。李郁说,当时受馆方邀请而来,涂料特意加厚,居然坚持了四年多。
|| 2020年10月,李郁和刘波在涂装。戳图片了解作者与作品的故事。
02
气球四岁了
时间过去好快
《地图》的创作灵感源自博尔赫斯,我倒觉得它更像《飞屋环游记》里的气球。
在南京路,我们看到气球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若隐若现,只有尾端残留。
仍有人来打卡,十来分钟一波。有人拿着三年前的“武汉打卡攻略”,看着几近消失的气球,有些疑惑。
“这个气球,是要自己P吗?”她问。
现在小红书上真的有红气球P图教程,还有人上传气球贴纸到美图秀秀,可以让消失的气球一键复原。
||李郁觉得这个贴纸很有意思,说“能不能把上面的字去掉,我们的作品是极简风格的。”
“勒大个气球,说没就没了。”我跟摄影师同事感叹。
四年前气球刚出现那几天,我还没成家,住在南京路旁,出门过早,街坊们议论纷纷:“一早上路过美术馆那里,好多人拍照!”
那会儿没有人去凑热闹,反正气球就在那里,又不会飞走。
一下子过去四年,好快啊。
03
最火的时候
“来武汉,第一站黄鹤楼
第二站红气球”
气球最火是在2020年年底到2024年年初,李郁和刘波在网上收集了几百张各色人等拍气球的照片。
2020年11月,气球出现不到一个月就火了。
那段时间,全国游客来武汉看灯光秀看樱花。有人偶然发现美术馆外墙上的红气球,纷纷自发摆出各种造型拍照打卡。其中有上海的一支舞蹈团,动作清奇,引发游客模仿。
2021年,“特种兵”崛起,在各种“周末玩武汉”的攻略里,南京路红气球和黄鹤楼齐名。有人给气球P上“武汉”二字,说气球是武汉的中心点图钉。
那时候,来武汉,第一站黄鹤楼,第二站红气球。
住在对面的爹爹抱怨:“有么事好拍的,路都堵了,公交进站都要拐个弯。”
那年,在昙华林的市集上能买到气球题材的明信片,还有咖啡店的老板把气球印在杯子上。
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citywalk兴起,武汉人带着相机游汉口,绕不开红气球,女孩们记录今日穿搭,朋友圈配文:今天也是出门生活的一天。
||李郁的手机封面
当时,我们编辑部要拍一组“幸福瞬间”主题海报,摄影师阿宽第一时间想到这里。在这个地点,大家会不约而同摘下口罩,露出笑脸。
也有人讨厌红气球。
刘波说,附近有居民认为红气球破坏了老建筑,就此不断投诉,也有人不满这里总是一大堆人。
04
“就让它消失吧。”
气球不会再补色了。李郁说,让作品随时间消失,本就是创作初衷,“就让它消失吧。”
他提到保加利亚艺术家克里斯托。克里斯托的代表作之一,是用帆布包裹建筑,过一段时间拆除,最经典的一次,是包裹德国国会大厦。
“当一个东西被包起来,支持的人高兴。拆封时,反对的人也高兴。这样,所有人都高兴过了。”
我问李郁,未来还会有新的气球吗?
“要找合适的地方。”
首先,需要一个空旷的墙面。《地图》系列是将手机地图上的标记点,实体化在现实空间里,让周边环境变得像一块地图。
李郁曾在八一路延长线的高架桥下,看到一片棚户,他觉得,在那里做一个,或许也很有趣。
最先开始怀念的可能是气球对面的小商户。
在公交站开副食店的爹爹说:“那还能不怀念!前两年,一天最多能卖1500块钱的水。”
气球正对面服装店的干阿姨,天天看着它褪色。她说,很多人来她店里拍照,透过橱窗取景。
||气球刚涂出来,干阿姨邀请身边摄影爱好者给她拍照纪念,她很喜欢这个气球。
她也不希望气球被重新涂色。
“哪怕它再上色,也不会有当时那个热度了吧?人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