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是亲人友人之间最含蓄、最炽热的沟通方式,在现代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但就在净月高新区福祉街道潭西社区,仍有人在用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表达着真挚的情感,留下了一段段社区当家人热忱服务居民群众的感人佳话。

鞠阿姨:我想管你叫“闺女”行吗?

惠慧:

一年来你和潭西社区对佳汇多方面关心和照顾,我们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元旦临近,我们拿出200元钱给同志们的工作餐增加点营养。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钻石山庄佳汇的奶奶鞠凤梅

2024年12月5日

这是一位八旬老人的亲笔信,收信人是潭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惠慧,老人家在字里行间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同时明确表达了心愿。收到信之后,赵惠慧和身边的同事心里感到暖暖的,与老人一家相伴的过往让她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长年关注的一个特殊家庭,鞠阿姨和老伴儿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也都不怎么好,但老两口还要抚养孙子佳汇(化名)。佳汇今年28岁,患有精神类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他的父母也都不幸被癌症折磨着,根本无力照顾儿子,没办法,孩子只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的日子比较清苦。为这一家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和救助,从我跟鞠阿姨相识就开始了。”赵惠慧在2月18日接受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鞠阿姨是一名老党员,她首先从社区妇联、党建两个出口为老人家争取帮扶机会,同时联系民政部门,从解决实际困难的角度帮扶孩子。考虑到老两口出门不方便,社区就服务上门,代办代买、跑腿儿的事儿都让大家伙包了。这些年鞠阿姨和佳汇就是赵惠慧不能忘记的一份牵挂,给老人买水果,给孩子带些好吃的,这个已经沉闷了相当长时间的家里开始有了笑声,渐渐的,老人和孩子对善良、热心的她产生了胜似亲人的特殊情感。这件事在社区传开后,影响并带动了很多人,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爱心志愿者,大家纷纷向这个特殊的家庭伸出帮扶、关爱之手,鞠阿姨和老伴儿、孙子的生活开始一天天好起来。

“看惠慧那么忙、那么累,还要照顾我们,我可心疼啦!邻居总说,人家社区书记对你多好呀,瞅着就让人嫉妒,你干脆认个干闺女算了。是啊,要不是这闺女,我和老伴儿还有孙子的日子不知道咋熬呢。有一天中午,我给她打了电话。”笑容满面的鞠阿姨告诉记者,那天她第一次张口叫了声闺女,听到惠慧回答,她赶忙撂了电话,心里特别温暖。另一边,赵惠慧说,她当时心里也热乎乎的,想马上给老人家一个答复,可眼泪直打转。

服务“老妈”家人,爱人上阵她安心

惠慧:

感谢你和你爱人小聂,在我家最难的时候帮助我们。11月11日,小聂推着我老伴儿去医院看病,忙前忙后,特别热心,那天累了一整天,中午还没吃着饭,我们心里很不好受。再一次谢谢惠慧和小聂!

老党员鞠凤梅

2024年11月16日

“‘老妈’那天给我打电话,特别着急,老伴儿去吉大一院看病,得有人陪着,她想花钱让我帮她雇一个人。”赵惠慧告诉记者,一是“老妈”花钱雇人她心疼钱,二是别人去陪老人看病她有些信不着,一着急,她拨通了爱人小聂的手机,委托他去做好这件事。“我爱人性格开朗,做事爱找窍门,我俩结婚这些年,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工作,把这件事交给他,我放心。”赵惠慧说,“老妈”写信告诉他,小聂做得怎么怎么细、怎么怎么好,其实她心里有数,在爱人眼里,鞠阿姨和老伴儿也是亲人,有困难需要帮助,他不会有二话。

惠慧:

今天社区小许来家里取佳汇的户口本、身份证、残疾证、社保卡,说是办补助用。我让他把我2024年的党费给你带去,替我交了。我身体不好,不能参加社区党员会议,啥时候来家里,把社区发给党员的学习材料给我捎来。

老妈鞠凤梅

2024年8月16日

“老妈”鞠凤梅至今仍在坚持给赵惠慧写信,有时托人送到家里,有时找人带到社区。每一封信,赵惠慧都珍藏着,她说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信任与重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担起来的责任与坚守。

“老爹老妈”理解支持“女儿”工作

惠慧:

只要你需要,妈咋地都行,我必须支持我姑娘。你妈我也有不高兴的事,但我可不能跟我姑娘说,你那工作上的事儿,就把你难坏了,这几年你太操心了,所以我不能给你添乱。

舞蹈队队长张姨

太极队队长宋丽荣阿姨

在潭西社区老年艺术团舞蹈队队长张姨、太极队队长宋丽荣阿姨的眼里和心里,赵惠慧同样是她们最亲的好“女儿”,“女儿”牵头组织或者安排的每一次活动,两位老党员争先恐后地比着干,就怕做不好分内的事让“女儿”脸上挂不住,她们把这当成是对“女儿”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潭西社区辖区内有老旧散小区七八个,水管冒了、下水堵了、烟道塞了,老化的生活服务设施经常“捣乱”,居民小区治理中的民生难事一件接着一件,如何处理好这些难题、尽最大可能做到让居民群众满意,成为赵惠慧扎根社区、服务百姓的初心使命。到具体工作环节中,她“磨”出了一套特别好用的方法。“我在小区里拾掇块地儿,种了点儿蔬菜,还没等我收呢,就让社区的人给拔了,你说我能不来气吗?”小区居民赵大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毁绿种菜,他说他当时是踹开社区的大门闯进去的,目的是想给社区来个下马威,保住他的“自留地儿”。

赵惠慧笑着还原了解决问题那天的情形:“当时老爷子谁劝跟谁吵,咋说也不理解社区和街道的行动。我当时只能给老人家讲政策、说规矩,但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当我最后把社区关于充分利用相关的公共绿地种草种花的统一部署告诉他的时候,他终于吐口了,给大家道了歉,并表示以后决不会再做类似的事情。”赵惠慧说,这都是社区工作把自己锤炼出来的,不讲道理的居民终究是个别的,绝大多数居民越来越相信社区、依赖社区,就为了这份情意,她也要把服务工作做细做好,做到让遇见难题的居民怒气冲冲地来,心平气和满意地走。在她的带领下,整个潭西社区的治理工作水平不断上新台阶,她本人也实至名归地相继获得长春好人、吉林好人的荣誉称号。

生在农家,父亲对赵惠慧的影响很深,读大学时,她就入了党,毕业后遵从父亲的希望从事社区工作,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社区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4年间,在两个社区留下了根植基层、服务群众的踏实足迹。采访结束时,她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我今年38岁,不老也不年轻,新时代社区工作的新要求、新发展让我感到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机会难得。做社区工作必须要有情怀,必须珍惜与身边居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所以我收下了阿姨和大爷给予我的‘闺女’‘女儿’这样宝贵的称呼。对于我来说,这都是鼓励,是信任与支持,我将用更温暖的拥抱、更精细的服务回报大家。”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裴韧韬

编辑:孙懿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