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沉寂一段时间的弘讯科技(603015.SH)再次涨停,当日同花顺个股人气排名从824名飙升至81名。
此前三个月,公司先是豪取6连板,后又6天5板,累计上涨52%,股价已站上近8年高位。
但是,无论是春节前的连续涨停,还是节后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火爆下的落寞,以及眼下显露“卷土重来”势头,整个过程,热点概念几无实际业务支撑,属于典型的情绪外溢进行的助推。
而概念情绪外溢至弘讯科技多少带有无厘头色彩:一方面,公司业务与相关概念几乎不搭界,但在上涨初期公司乐于默认,甚至有迎合色彩。到了疯狂涨停后期,公司虽已严正澄清“不直接生产研发”“不涉及人形机器人业务”,可是相关资金依然不管不顾地拉动。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细分行业龙头,弘讯科技多元化破圈艰难,近年业绩增长乏力,其身上最具前景的机器人概念,看似与业务高度契合,背后潜藏市场对行业“标配”技术的多重误解。
这种场面在当下的资本市场中,值得反思。
频现涨停板,量化收割欢
弘讯科技脱胎于台湾弘讯,起家业务是售卖注塑机“大脑”。早年弘讯科技属于典型的夫妻店,由熊钰麟夫妇绝对控制,近年,二代接班人熊氏兄妹进入企业核心角色。
来源:公司官网
公司主要从事自动化、数字化、新能源三大业务,8成以上营收依赖塑料机械行业和塑料制品加工行业。
作为注塑机控制系统龙头,弘讯科技近年处境困窘:最新一篇券商研报停留在2018年,股价长期徘徊在10元以下,较2015年上市时的高点跌去6成。十年前开始多元化布局,至今成效微弱,近两年营收陷入负增长。
基本面无突出表现,但因沾上“可控核聚变”和“人形机器人”两大热门概念,过去三个月,弘讯科技变身高人气股。先是在去年11月领涨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强势收获6连板,后又在今年1月人形机器人概念狂飙中走出6天5板,前后12次登上龙虎榜。
两轮爆炒后,Wind显示,近三个月公司股价累计上涨55%,站上近8年高位,显著高于行业涨幅(4.07%)。
其间,公司股价波动剧烈程度放眼市场堪称奇观。1月14日,在跌停开盘的情况下,公司股价突然直线拉升,仅用了四分钟就成功上演“地天板”行情。
这种暴涨暴跌背后,量化主导痕迹明显,当天龙虎榜显示,知名量化席位包场买榜,“咸宁大道”(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咸宁咸宁大道证券营业部)和“消闲派”(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宜昌沿江大道证券营业部)连体上榜,“中关村大街”(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大街证券营业部)、“中金上海分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分别位列买三、买五。
零星核聚变,原是“伪概念”
第一轮上涨行情,围绕可控核聚变概念开展,炒作强关联国内政策面变化和可控核聚变技术进展。
2024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署名文章称,“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变、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被市场解读为国家长期战略信号,当天联创光电、西部超导、国光电气等概念股应声上涨,彼时,弘讯科技尚未明显受到市场关注。
但到了11月中旬,国内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新突破引发新一轮涨停潮时,弘讯科技已挤进该概念的热搜榜。不仅与东方精工、永鼎股份等概念股率先领涨,还在11月19日-11月26日连斩6个涨停板。
复盘整个过程,两个“蜕变”契机隐约浮现:其一,在10月底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一个关于核聚变的提问恰逢其时,“贵公司‘核聚变’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是近一年公司第一次公开回应其核聚变概念,言语中,公司总经理熊明慧措辞乐观,未作任何风险提示,详细介绍概念源于控股子公司意大利EEI参与F4E(FusionEnergy)主导的“人造太阳”计划,意大利EEI为该计划中的核聚变试验装置提供具有高动态性的HGPS系列电源完整解决方案。
其二,在社交平台上,公司相关概念“小作文”大量出炉,对这波热度起到助攻作用。
梳理传播内容可以发现有两类炒作思路,一类是罔顾公司对于核聚变整机装置“不直接生产研发”“获得订单的可持续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说明,强行将公司捧为“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另一类是,趁机将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光刻机等热门概念生拉硬扯到公司身上。
概念发酵后,公司又挤牙膏式自行戳破其中幻象。在首次异动公告中,公司称意大利EEA不直接生产研发核聚变整机装置,其提供的不过是核聚变装置中的一个组成部件,同时提示“2024年预计该类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约2%,对公司短期业绩影响有限”。
在二次风险提示中,公司进一步提示“该类解决方案为定制化方案,其业务模式为项目竞标,交付周期长,订单金额占整个项目投入金额比例较低。”
这场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概念炒作最终以闪崩收场,11月27日、11月28日、11月29日弘讯科技累计跌超20%。
强增人形机器,其实一场情绪
2024年12月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利好消息轮番轰炸。科技巨头OpenAI要亲自下场打造人形机器人,特斯拉明确2025年Optimus量产目标1万台,在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展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大谈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性。
在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量产计划、融资动态密集发布,让人形机器人相关题材指数不断突破新高,热潮迭起。弘讯科技的第二轮概念炒作就此拉开序幕。
12月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一位投资者应景提问“请问贵司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有哪些最新的布局和应用吗?”
于是诞生了弘讯科技人形机器人概念成色的一手素材:“弘讯科技持续专注工业控制领域,目前掌握运动控制技术、驱动技术、工业总线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通讯总线技术、边缘计算、大数据存储、私有云、移动开发、AI应用、3D建模等软硬件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机器人行业;目前涉及到机器人整机产品主要有注塑专用机械手。”回复当天,弘讯科技涨停收盘。
弘讯科技投资者问答
此后,在人形机器人概念、可控核聚变概念轮番搅动下,1月7日-1月14日,弘讯科技股价一路走高,6天5次涨停。
据钛媒体APP观察,在这轮涨停中,弘讯科技在第四个涨停板后严正澄清“不涉及人形机器人业务”。而各路“小作文”依然不管不顾将弘讯科技爆炒为集齐可控核聚变、机器人、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热门概念的“稀有黑马”。
回看这轮炒作,更多是情绪溢出的结果,弘讯科技不仅无人形机器人业务,与其业务看似契合的机器人概念也根基不实。
作为一家主营注塑机控制系统的企业,弘讯科技与机器人概念直接沾边的是机器人整机产品——塑机用机械手臂,其次是公司在前述投资者问答中罗列的各种可应用于机器人行业的“核心技术”。
然而,塑机用机械手臂在塑机行业是再普通不过的“标配”产品。一位机械自动化工程师表示,“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行业已经使用多年,注塑机用机械手是其中很普通的一款机械手臂。而运动控制技术、驱动技术、工业总线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是各种自动化控制机台需要应用的基础技术,这在塑机行业,并无特殊性。”
弘讯科技机械手产品,来源:公司官网
此外,钛媒体APP通过公司销售人员了解到,弘讯科技在2019年推出自有品牌注塑机机械手产品,一大优势是可以与弘讯科技的注塑机“电脑”实现数位通讯,具备更多功能。
据了解,塑机用机械手臂目前是弘讯科技机器人整机产品的唯一类型,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司机器人整机技术水平,且面向的是公司的“老本行”。
不过,该产品竞争力并不突出,多位注塑机行业销售人士均表示,从未听闻弘讯科技的机械手产品。“国内注塑机用机械手厂家很多,除几家头部企业外,多是小品牌,而且以贴牌产品居多。注塑机用机械手在业内属于很成熟的产品,技术门槛并不高,差异主要在于产品精度和部品质量,以及控制系统。”一位头部注塑机用机械手企业销售人员说道。
需要注意的是,这轮炒作还利用弘讯科技与研究所、知名高校的合作借题发挥。核心素材是公司参股宁波中科奥秘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奥秘”,持股比例15.7%),以及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据官网介绍,中科奥秘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精密运动与先进机器人技术团队发起成立。天眼查信息显示,中科奥秘2023年员工仅5人,虽然名称仍带有“中科”字样,但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已经退出股东序列。
中科奥秘股权结构
钛媒体APP以投资者身份了解到,弘讯科技与中科奥秘的合作主要是协同研发一些产品,例如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但这家公司还没有产品批量出库,目前主要做中试验证。
至于2017年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公司的回复是“该实验室是公司较早前做的尝试,但后续具体实质性的工作没有太开展起来”。
对于市场关注度陡然升高,钛媒体APP以投资者身份获得的公司方面回复是“弘讯科技一直在工业控制领域,从工业机器人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控制驱动也有部分是用在机器人上的,但是现在没有直接供给人形机器人。不过,市场会关注哪些公司有可能在这个技术领域方面做应用延伸,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关系。”
十年玩多元,终归破圈难
客观来看,机器人概念、可控核聚变概念加身有其基础,传统主业以外,近十年弘讯科技先后布局风口行业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
2015年,中国机器人迎来发展元年,由于看好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弘讯科技将工业机器人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当年6月,公司在机器人集聚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伊雪松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现已更名,简称“弘讯智能”),主攻自动化设备、机器人、零配件。
2015年,公司还将IPO项目结余募集资金8000万元变更用于“机器人研发与生产项目”。
按照规划,由弘讯智能投资1.5亿元建设前述机器人研发基地,要建设的生产线包括垂直6轴机器人、垂直4轴机器人、水平4轴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码垛4轴机器人、AGV仓储系统等产品。如今回看,其产品线规划远比现有整机机器人产品线丰富,公司预估达产后每年将新增2300套工业机器人,可实现产值4.3亿元,净利润5500万元。
2016年,弘讯科技还通过收购意大利EEI(51%股权)切入新能源赛道,产品涉及三大板块:光储系统、大功率电源转换系统、高精度特殊定制电源系列。
弘讯科技近年业绩情况
可这种多元布局在基本面上呼应极弱。2022年-2023年,弘讯科技营收连续两年负增长,分别为7.3亿元、7.2亿元,归母净利润不及其2015年多元布局前的水平。今年1月公布的一则诉讼进展公告反映了其布局机器人十年的惨淡光景:因业绩连年亏损,未能达到约定的销售收入与纳税额,弘讯智能被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土地发展中心追讨违约金1430万元。
弘讯科技子公司诉讼进展,来源:公告
此处的背景是,2020年末,公司被寄予众望的机器人研发与生产项目拖延两年缩水完成,彼时行业格局剧变,外资品牌国产化后,国内新生机器人企业正面竞争优势不足,弘讯科技的雄心只好从当初的全国开拓机器人市场改为“做好原有主营产品的供应”。
而由意大利EEI撑起的新能源业务板块,亦贡献有限,2024年上半年,意大利EEI营收4366万元,亏损1040万元,近八年合计亏损7013万元,仅一年实现盈利。
结合以上,显然,近三个月的接连爆炒已经明显偏离基本面,而这种情绪主导下的拉升,终究是泡沫。(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孙明烁,编辑|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