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家文物局
春日已至
冬天养的膘是时候该瘦回去啦
跟着熟悉的旋律动起来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二人盘舞鎏金铜扣饰
【跳得不错,再来一个!】
“每当吉他噪音又响起
电流穿过我和你”
你你你你要跳舞吗?”
欢迎来到“西汉版”《你要跳舞吗》
大型live现场
两位舞者带着你跳起来嗨
头梳条形小髻
高鼻梁、深眼窝
穿着一身“老花儿”的紧身衣、紧身裤
腰上还分别佩把长剑
仿佛下一秒
在矫健灵动的舞步里
就给你秀一个“刀光剑影”
且手里的圆盘不会掉落
从他们新潮的打扮上来看
不像是本地的
可能是居住在古滇国的“塞人”
??“塞人”是谁?
塞人是原居住在我国新疆伊犁地区至中亚一带的游牧民族,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有一部分塞人逐渐迁徙到滇池区域,成为古滇国的邻居或滇王属下的少数民族。
这件精美扣饰是古滇国贵族
腰带上的装饰
造型生动有趣、动感极强
给大家塑造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景
蛇:本命年,得常刷个存在感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两位舞者跳得好好的
眼前的一位略显惊恐
口形仿佛在发出“啊”的声音
如此夸张的表情为何?
提示字:嘶~??
“是谁咬我小腿肚子呢!”
“疼死我啦!”
只见扣饰下方的蛇紧紧咬住前面人的小腿
同时蛇尾缠住后面人的脚
蜿蜒有致地把两位舞者串联在一起
为啥总有“蛇”出没?
蛇,是古滇国青铜器上的常客
2000多年前的滇池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
适宜蛇类繁衍
加上蛇无足能行、有剧毒等特性
滇人对蛇产生了崇拜和敬畏的心理
总结有以下几点猜测
对祖先的崇敬
通过蛇咬动物取悦祖先
△西汉 牛头铜扣饰 云南省博物馆藏 刻画了蛇嘴咬牛耳的场面
???希望得到保佑
为了抵御神出鬼没的蛇
寄希望于通过祭祀受到蛇神的保佑
△西汉 四人缚牛铜扣饰 云南省博物馆藏 刻画了滇人剽牛祭祀的场面
生产能力的崇拜
蛇能蜕皮生长
象征重生和永生
优秀的繁殖能力才能带来高生产力
在古滇国 没人不会跳舞
云南人向来能歌善舞
原来是和骨子里强大的基因有关
△西汉 四人乐舞铜俑 云南省博物馆藏
有“古滇国女团”的曼妙舞姿
△西汉 鎏金八人乐舞铜扣饰 云南省博物馆藏
也有“八人巫师团”的祭祀名场面
古滇人在用青铜器
记录着一种很“滇”的生活
而舞蹈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有学者认为这两位舞者表演的是
汉代非常流行的“盘舞”
也叫“七盘舞”“盘鼓舞”
盘舞有不同形式
舞者在倒扣的盘子上踏来踏去
通常与鼓相互配合
更接近于杂技
△东汉 七盘舞杂技画像砖 四川博物院藏
△东汉 盘鼓舞画像砖 河南博物院藏
由此可见
古滇国的“盘舞”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盘舞”
盘舞铜扣饰的出土
对于研究汉代盘舞有很大参考价值
看到这里
是不是忍不住跃跃欲试了
趁着好春光
约上三两好友
尽情跳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