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将领大多都是从基层士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和士兵的感情很深,指挥作战也往往会亲临前线。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开国少将刘懋功,在解放战争中的扶眉战役时,他已经是师长了,但是仍然和前线士兵并肩作战,最后哪怕身负重伤也不下火线。



发起扶眉战役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胡宗南主力西逃,当时第二兵团抢先占领了罗局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刘懋功主动请缨,他的第十师成为了第二兵团的先锋。

坚守罗局镇正是扶眉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战,刘懋功打了整整三天,在这三天中挡住了国军近十万人的进攻。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亲临前线的刘懋功看到了一个机枪手牺牲,二话不说就冲了过去接过了机枪,继续进行火力压制。等到战役打完的时候,得胜的第十师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超过了一半,刘懋功自己也身负重伤,离开战场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血人。



正因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刘懋功一辈子都没忘记这场战斗。等他离休之后,每天清明节仍旧会来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幸存的部下一起纪念当年牺牲的战友。因为和战友的感情很深,所以刘懋功有一个心愿,就是在去世之后能安葬在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和自己的战友们相伴在一起。

在刘懋功病入膏肓的时候,他的家人就开始联系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希望能完成刘懋功的心愿。但是负责人却给出了拒绝的答复,因为陵园中入葬的人必须是当年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刘懋功活着从扶眉战役的战场离开,哪怕他当时身负重伤,也显然不符合规定。



但是刘懋功的身份毕竟不一般,所以陵园负责人就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让刘懋功的家人联系兰州军区的领导,只要领导同意,就可以给刘懋功特事特办。家人就去询问刘懋功的的意见,这可是实现他心愿的好机会,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刘懋功却拒绝了这个机会。他说自己是有74年党龄的老党员,既然政府对烈士陵园的入葬有要求,他作为党员就一定会遵守纪律,坚决不会违反相关规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