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三旧变三新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徐汇区房管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三旧”变“三新”住房修缮工作。坚持片区规划、系统提升、部门协同,“一个街区连着一个街区”,合力打造了一批重点示范片区和精品修缮小区,如金牛片区、宛南片区、衡复风貌区道路沿线片区、梅陇六村、百龙小区等。我们将持续推出系列报道,推介一批重点修缮项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逆生长”的小区,喜迎幸福“升级”,见证在“三旧”变“三新”的过程中向“新”而行,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区颜值,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本期将介绍“气象小区修缮:历史传承与修缮更新有机融合的示范性项目”。

项目概况

气象小区位于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怀安街71弄1-8号、紫阳路90-92号,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气象局家属区,由8幢多层和1幢高层住宅组成。由于小区房龄较高,存在房屋外墙开裂漏水、管道堵塞严重、人车分流情况较差、围墙局部破损风貌不协调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气象小区所处位置特殊,北临徐家汇天主教堂,周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家汇天主堂与徐光启墓,风貌保护也成为本次修缮设计的重点。

因此,设计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屋面老化、外立面漏水、立面管道堵塞、公共楼道陈旧、地下管网堵塞等功能性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提升;外立面设计以古朴、美观为原则,让房屋保留“老上海”的底色;景观上通过建设“一道、一墙、一廊”使小区空间更具层次感,休闲场地功能也更为丰富。

项目内容与特色

本项目的改造旨在将古典主义设计元素与现代社区相融合,创造出一个兼具历史韵味和现代便利的文化小区。充分利用拱券和山花等设计元素,结合景观绿化和社区互动空间的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形象,为内部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体验的同时,强化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形成整体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城市增添新的文化地标。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屋面修缮、外立面及附属物更新、内部公共部位修缮、单元入口提升、雨污分流改造、信息线入地、景观绿化提升及大门、围墙、非机动车棚等小区配套设施改造。

(一)建筑本体修缮

经现场排摸勘察,小区建筑外观基本完整,整体格局清晰,但小区原有平屋面漏水严重;外墙面涂料存在脱落起皮、空鼓、泛碱现象,主要集中在东西山墙面;公共楼道部位墙面发黄发霉、部分明露铁构件已腐蚀、管线外露杂乱等。

建筑立面 历史符号结合功能完善

施工前对小区内所有住宅的外墙情况进行勘察,对外墙损坏部位及渗水部位进行记录,施工中针对性实施病害处理。建筑色彩基于上位规划的颜色控制,建筑上部选用浅米色涂料,搭配暖黄色水包砂基座,整体配色延续现状色系,增强小区居民场所精神和历史延续。


外立面改造前


外立面改造后



▍室外楼道 安全保障兼顾形象提升

由于年久失修,紫阳路建筑外楼道现状栏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次修缮结合建筑外立面统一考虑,将栏杆更新为白色穿孔铝板栏杆。


室外楼道改造前


室外楼道改造后

特色门头与美丽楼道

单元门头提取周边气象局建筑符号,结合原有单元门做门头装饰柱,与周边历史环境有机结合,重塑场所精神。

公共楼道墙面及平顶出新,地面铺贴防滑地砖;铁质栏杆除锈出新,新增木扶手;楼道内各种杂乱管线归槽,预留居民宣传栏等。


单元门头改造前


单元门头改造后



公共楼道改造前

公共楼道改造后

(二)小区环境形象提升

在本次室外环境改造中,梳理居民生活要求,优化社区交通流线,为人群提供通行、等待的场地。小区围墙、天井围墙、小区出入口等也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翻新。

天井围墙形象提升

小区部分天井存在破墙开洞、违章搭建等现象,原有围墙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等问题。本次修缮工程在原有围墙整体涂刷出新的基础上,增设围墙装饰柱,增设穿孔铝板遮挡天井内部违章,小区整体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天井围墙改造前

天井围墙改造后

▍入口道闸+LOGO景墙

小区入口原有设施老旧,缺乏识别性,本次修缮新增智能识别道闸和LOGO景墙,完善功能的同时提升小区入口形象。



小区出入口改造前

小区出入口改造后

主要成效和总结

气象小区通过“三旧”变“三新”项目,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特殊地理位置带来的设计独特性,在保留原有建筑历史特色的同时引入拱券和山花等古典主义设计元素,使建筑外观更加优雅和精致。历史元素与现代社区相融合,创造出一个兼具历史韵味和现代便利的文化小区。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