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这个春节假期,汕头旅游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从年前的“董宇辉到广东过大年”的汕头行,再到“巳巳如意 美美至汕”的大型焰火晚会......围绕“到汕头过大年”的主题,汕头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具有潮汕民俗特色的文旅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不过,春节旅游市场的火爆只是汕头这座城市的一个短暂高光时刻。广东省近日公布的地区生产总值显示,2024年,汕头市的整体GDP增速位列全省倒数,同比仅增长0.02%,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经济特区,汕头市2024年GDP为何增长得如此缓慢?
1
在繁华与落寞间徘徊
据汕头市文旅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蛇年春节期间,汕头文旅强势“出圈”,假期期间共接待游客632.8万人次,同比增长24.77%,旅游收入62.65亿元,同比增长43.47%。
在已公布春节“成绩单”的城市中,汕头市的成绩位于前列,精心准备的民俗展演等文旅活动,填补了游客对“潮汕”新年的热切期待,成功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量游客。有汕头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现身说法道:“第一次在汕头看到这么多外地游客和外地车牌。”“今年过年的年味儿十足,一直到元宵节还人满为患。”
然而,当焰火晚会的烟花散尽,摆在汕头市面前的是广东省2024年GDP增速榜单上刺眼的0.02%。
这一数据显然与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的火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什么文旅市场的火热带不动GDP发展?难道是因为这是2025春节假期的数据,所以没能带动2024年的地区GDP数据?事实上,2024龙年春节假期,汕头市的文旅数据也十分亮眼,共接待游客5071598人次,增长43.4%;旅游收入43.7亿元,增长133.03%。
显然,问题不是出在第三产业。
2
工业经济承压运行
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汕头GDP为3167.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仅增长0.02%,在广东21个地级市中位列倒数第一。
分产业来看,汕头市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8.3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1.07亿元,同比下降6.8%;第三产业增加值1718.53亿元,同比增长5.5%。不难看出,问题在于第二产业的落后,而工业的负增长并非一朝一夕之故,长期来看其根源在于产业结构的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经历了从乡镇集体经济、外资经济主导到民营经济活跃的发展阶段,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成为我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但四十年过去,这座城市并没有实现较大突破,反而深陷传统产业路径依赖的泥潭。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就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但直到2024年,其纺织服装、化工塑料、玩具制造三大传统产业,至今占据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据汕头市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1-10月汕头市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纺织服装产业支撑作用明显,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9.0%;新材料产业较为平稳,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0%;玩具创意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
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占比分别为5.5%、3.3%和3.3%。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和竞争力,导致汕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一个更明显的数据是,2024年,汕头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03亿元,同比下降23.5%。
除此之外,汕头市的外贸形势也不容乐观。2024年,汕头市进出口563.1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方面完成466.3亿元,同比下降了9.2%;进口额则为96.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23.4%。
面对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汕头市并不是没有出路。文旅热潮带来的不仅是消费数据,更是城市品牌重塑的契机。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汕头市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