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诗良

《百年孤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了不起的盖茨比》……一部部文学名著历经岁月淘洗依然熠熠生辉,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丰富了精神。同时,也会对撰写这些名著的作者所处的时代、面临的处境和经历的生活产生了好奇。《作家酒馆:伟大的灵魂如何面对人生的困惑》一书,以“酒馆聊天”的方式,将39位世界著名作家请进“酒馆”,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特别是他们面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和选择,引领人们深入理解文学的意义,思考人与世界的互动。


《作家酒馆:伟大的灵魂如何面对人生的困惑》

云也退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一生不甘平庸,从空军退役后,无论是平淡无聊的推销员工作还是开辟新航线的惊险刺激,无论是空中邮局繁重危险的飞行任务,还是几次与死神的失之交臂,都成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宝贵人生财富。他认定人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行动起来,去做一个俯仰天地的人;要么沦为平庸之徒,被别人悲悯。他的《小王子》以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1957年的12月10日,加缪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一个高朋满座的大厅里领取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作家一生的巅峰时刻。然而整个上世纪50年代,加缪都深陷于痛苦纠结之中。在他的故乡阿尔及利亚,激进的人士在制造恐怖袭击,毁掉他所出生的家园,而他所处的法国为了如何应对现状争得不可开交。加缪对两方都持有忠诚,结果却被怀疑、指责。获奖后的他,比之前更加消沉,他希望隐居起来,退出世事纷扰。他把无处安放的身份,无法沉默的痛苦,与人共处的幻想,都表达在文学创作之中。

名满天下的大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萨特,对社会、对人生下的那些犀利的诊断,并不是书房里玄想的产物,而常常是基于他个人的切肤之痛。他比常人更敏感,甚至更容易感到沮丧。萨特在二战期间曾经被德军俘虏过,事后,有人问他战俘营里是什么样子的。萨特突然感到,他无力回答。他说,我无论怎么讲,都无法将我的个人经验准确地告诉别人。出于这样的体验,萨特开始写他的戏剧,写他的哲学巨作《存在与虚无》。

“不管你遭遇了什么,你永远可以在文学中找到慰藉。”而创作了文学的人,他们自己往往深受生活的创痛,却找不到安慰。他可能被黑暗的童年记忆所创痛,被疾病所创痛,被贫穷所创痛,被一些无法挽回的厄运所创痛,即便他是大器早成的人,不愁吃穿,家庭稳定,他也会因为年纪增大,亲人的故去,而越来越感到生活的悲凉。

“酒馆”里的作家们拿出了两种东西来对抗内心的这些负能量,一个是专注,一个是热情。他们仍然有热情去描述和吐露各种情感,投射在文学创作中,以此抚慰那些可能遭遇人生困境的人们。“《作家酒馆》不是要教你怎么写作,也不是为你解读小说,而是要带你认识那些伟大的作家。更重要的是带你一起看那些作家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做出的回应,让我们一起在文学里得到慰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