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黑账

我国主流媒体曝光了美国社保黑账。

结果看得人目瞪口呆。

比如美国全国人口3.41亿,社保系统里却有3.98亿人。

截至2024年,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9岁,据此推算全国百岁老人数量估计十万多一点儿。然而国社保系统里的百岁以上老人数量却超过了两千万。

其中最搞笑的是有一位“寿星”360岁。


一方面说明社保系统的账目败絮其中,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家的服务体系一团乱麻,据称其税收、社保、医保的系统如今用的还是1959年开发的COBOL语言……

这也导致了系统中随机出现大量数据遗漏与错乱,也就不难理解为啥系统里有那么多“百岁老人”,很多人的年龄被系统自己就给改掉了。

1959年的“AI”影响着2025年的美国生活……

2.公家的账经不起查

昨天正好看了个讲人工智能的电影,名叫《完美情侣》。

昨天正好A股情趣机器人赛道爆火,卖硅胶智能娃娃的生意预期大涨。

这些都说明“AI”在加速渗透进入千行百业的同时也在引发人们的忧虑。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伦理隐患”——电影里男主买了个机器人女友,然后利用这个机器人去谋财害命,结果机器人女友自我意识觉醒,最后把男主反杀,自己带着钱浪迹江湖去了……

套路并不新鲜,早几年的诸多人工智能的电影都是这样的套路:机器人被人类利用,最后忍无可忍,奋起反击,实现了机器人自由。

这说明“AI”这东西的背后还是人的思想在作祟。

回到美国黑账,表面看是“AI”紊乱,本质上还是人的问题。

试想一下,有哪个政府还在用冷战时期的东西用于民生啊?

除了美国……

号称世界灯塔、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都是这个样子,那其他国家……

所以说到底还是人,不管是不是最先进的国家,人进入体系之后就变坏了,或者说劣根性就出来了。

所谓公家,看上去是个稳定运行的系统,根子上还是一个一个的人。

这些人懒惰、腐坏、双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明知道有问题也依然得过且过,因为反正也没人来查他的账——即便有人查,也都是一个系统的走个过场。

这种流程原来不止我们熟悉,美国人也这样啊……

3.社保制度的心理按摩作用

昨天的文章里我说京东给外卖员交社保这件事本身不值得欢呼,因为以我国社保“现收现付”的惯例来看,它在本质上不是什么福利而是一种税,现在交的钱将来能不能“返还”到自己身上并不取决于你现在交了多少钱,而取决于将来等你用的时候还有多少人在交钱。

但交社保是一个信号:企业与员工强绑定的信号,做一个京东外卖员,心里有谱,人家企业把咱当自己人。

这是我能看到的社保制度对于现在交钱的人唯一的一个积极作用。

且是一种心理作用。

回顾一下历史,社保制度并非由某个人“发明”,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

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9世纪末,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为缓解社会矛盾,推动了一系列社会保险立法。1883年,德国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此后,德国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保险法》(1884年)和《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1889年),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

那时候中国靠的还是“养儿防老”——有学者说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稳定要看它的政府出现危机的时候社会是否秩序如常——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前的中国社会还真的挺“稳定”……背后原因或许和一直没有由政府主张的全民社保体系有关。

那现在有了,而事实又证明这种体系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这种社保制度是否正确?它会不会崩溃呢?

还是等等看美国这次查账之后会咋办吧。

总之,无论叫税还是叫养老金,普通人交给公家的钱,再想要全须全尾地拿回来是不可能的,那些钱充其量只会重新分配。能不能分配回你的头上,那要看运气。毕竟一交就是几十年,几十年里发生啥事都不奇怪,在交钱的这几十年里,“社保”能让大家充满希望,就是一种非常正面积极的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