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成685个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超1.2万人(引题)
重庆用“车间+”带动留守劳动力就业(主题)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国 实习生陈竞元)“挣钱都差不多,何必非往外跑,我今年留在老家不走了!”近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举办的招聘会上,49岁的刘强在现场看到好几个心仪的岗位,其中有两家就在自己的老家白市驿。
据悉,截至去年底,重庆已建成就业帮扶车间685个,吸纳12657人就近就业,其中5071人是脱贫群众。在这些就业帮扶车间当中,有60多个是去年新建的。“就业帮扶车间持续增多,与政策导向和支持密不可分。比如,经评选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可获得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每年还会根据车间稳定带动就业能力、增收能力等情况,给予带动就业奖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奉节县安坪镇鲁渝协作返乡创业园的一家鞋业公司帮扶车间,“嗒嗒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刚进车间什么也不会,培训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做鞋布,一个月左右就能上手了,培训期间每月还有1700元的底薪。”安坪镇合一村七组村民张玉告诉记者,2019年,安坪镇通过招商引资建成这座就业帮扶车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现在她一天能裁剪几百张鞋布,月收入有4000多元。
“农村留守劳动力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他们在扶老携幼的同时,也有就业需求。而设立在家门口的就业帮扶车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让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兼顾起照料家人的责任。”上述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多措并举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创建“车间+专家”模式,连续3年实施就业帮扶车间提质行动,按需组建专家帮扶团开展全链条帮扶;丰富“车间+活动”模式,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周活动等展销会形式,宣传推介车间产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运用“车间+互联网”模式,通过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开展就业帮扶授课培训、就业促进政策宣讲等,组织行业专家为车间扩大订单、对接融资、拓宽销路、打造品牌等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