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题中之义。2024年12月下旬至2025年2月上旬,省人社厅联合省残联在全省部署开展“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主要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青年等其他登记失业人员,集中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专项活动秉持“就业帮扶,真情相助”理念,做实搭平台、拓渠道、强帮扶,为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提供了坚实就业保障。
大数据+铁脚板
精准摸底救急难
临汾市翼城县浍滨社区居民孙某是残疾失业人员,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压力大。该县人社局利用专项活动契机深入街道、乡镇、企业开展走访摸底,在了解到孙某的困难后,县公共就业和残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开展认定帮扶,为孙先生适配山西翼佳人田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就业岗位,春节后已入职。
落实一户一策,个性化精准匹配岗位,在成功促成包括2名残疾人在内的16名就业困难人员达成就业意向的同时,翼城县人社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每天下午在零工市场开展专场直播,面向残疾人、退伍军人、妇女等群体推送岗位信息。在线观看直播1万余人次,3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专项活动开展期间,全省各地采用“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依托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基层就业服务网点,梳理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做到基础台账明、动态数据清、就业状况准。
“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精准帮扶,实施分类援助,各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会同乡镇(街道)就业服务站,深入村、社区了解援助对象的困难和需求、失业人员技能特长等情况,详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建立援助对象清单,面对面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对于特殊困难、帮扶难度大的,组建工作队、服务队,提供政策宣介、职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一对一’跟进帮扶。”省就业服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就业困难人员在年龄、技能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全省各地发挥“征集一批适合岗位”机制作用,发布岗位征集公告,走访动员辖区各用人单位,如酒店、商超等用工密集型企业,提供司机、库管、收银、维修工、保安、保洁等岗位,并及时利用微信公众号、招聘网站等发布岗位信息,动态更新。结合服务对象特点,因人施策推送信息,量身定制满足需求。
专项活动期间,全省登记失业青年5775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788人,实现帮扶就业2101人。
统筹公益性岗位
动态清零兜底线
“政府给了我一个就业的机会,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一定努力做好。”说这话时,54岁的张连国难掩喜悦。
张连国户籍在阳泉市矿区洪城河社区,未婚无子女,居无定所,技能水平有限,多次求职未果,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偶然一次他从广播里听到就业援助相关政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说明情况,工作人员了解后,第一时间与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取得联系并开展帮扶。
经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街道与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复核,最终确认张连国属于零就业家庭成员,按照动态清零要求,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张连国成功入职阳泉高级技工学校。如今他每月有2150元的稳定收入,并安排住宿,政府缴纳的五险也让他的未来有了更好保障。
专项活动期间,阳泉市把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入口关”,严格依照《山西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办法》开展认定工作,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实际,建立援助对象清单,“一对一”精准帮扶,综合运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见习、创业担保贷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多种措施,为就业困难人员铺就就业之路。其中,572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就业,1308人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77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动态清零。
对于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统筹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予以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我省明确就业援助“两优惠”“三补贴”扶持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式宣传矩阵,运用全媒体手段开展宣传,利用社区微信群、点对点推送信息,在招聘会现场宣讲政策,进社区进企业发放宣传资料等,营造出“就业援助就在身边”氛围,进一步打响政策品牌。
专项活动中,省就业服务局举办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专场招聘会,组织14个单位提供72个岗位,且岗位还在持续征集开发。太原市人社局联合残联,提供100个公益性岗位,其中包括基层助残服务岗65个。其他市也结合实际,积极开发储备公益性岗位,为困难人员提供兜底保障。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全省通过公益性岗位已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11人,切实发挥了兜底线、救急难作用。
省市县示范联动
专场招聘保民生
专项活动开展期间,全省各级公共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市场、就业服务驿站的作用,密集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活动,为服务对象搭建平台,推动用工求职“双向奔赴”。
运城市举办“就业援助月暨重点村(社区)专场招聘会”,为重点群体精准就业提供服务和援助。长治市举办“暖冬送岗服务到家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专场招聘,将岗位送到群众身边。晋城市、阳泉市举办直播带岗专场招聘,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在线淘岗”。朔州市开展“温暖过冬、就业帮扶”等活动,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0余场,持续掀起就业服务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市充分发挥“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作用,用好零工市场着力点,为困难群体提供“就在身边”就业服务,将岗位信息送到家门口,实现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意愿紧密对接。省级层面将各级公共服务机构积极探索、主动创新总结出的一批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及时推送宣传,以示范引领助推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
专项活动期间,全省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08场。其中,线上招聘337场,提供就业岗位47776个次,线上求职89453人次;线下招聘171场,提供就业岗位51768个次,线下进场66897人次。
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中,我省结合实际,强化服务,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三送活动,做到直达快享,确保就业困难人员“看得懂、算得清、办得明”;加强对各县、市、区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意向获取和掌握,组织开展针对性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落实已就业援助对象跟踪回访,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足额支付工资报酬,保障合法劳动报酬权益。
省就业服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就业援助服务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健全人力资源动态摸排机制,完善信息数据库,实现实时动态跟进帮扶。扎实组织好招聘活动,线上线下招聘同步举办、大型活动与日常招聘有效衔接,有力有效搭平台促就业。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作用,统筹拓宽就业渠道,推动未就业的服务对象尽快就业,已就业的稳定性持续增强,持续擦亮“就业援助就在身边”就业服务品牌。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