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骏

2025年浙江省两会“厅(局)长通道”上,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介绍,浙江将指导各地优化中小学课间作息时间,鼓励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保障学生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开学前,省教育厅又提出,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鼓励各地各校将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几代人习惯的“课间10分钟”,变成“课间一刻钟”,看似简单的时间增减,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进步——把更多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身上有汗、眼中有光、脚下有力。

一次更多元更松弛的小微调整

踢毽子、玩呼啦圈、跳房子、扔沙包、过绳梯、跳皮筋、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2月19日上午,第二节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纷纷涌出教室,校园操场、走廊及各个角落,瞬间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

新学期开学后,金华市秋滨小学迎来一项时髦又好玩的改变——课间时间从原来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这一调整是全方位的,第一节课后的30分钟阳光大课间照旧,上午下午各有2个15分钟小课间,原来10分钟的“无为而治”变成现在的主题式活动:

3个小课间分别是艺术实践类、探索发现类、社交互动类,外加体育活动,分年级分班级交互轮流;第4个小课间是“跃动15分——绳彩飞扬”,全校学生一起跳绳。其间,学生们可以参与名家名曲欣赏、涂鸦、连环画创作,以及魔方、巧算24点、华容道、九连环、汉字飞棋等游戏。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小课间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游戏放松的时间,也让校园生活更丰富多彩,学生们玩得更多样更充裕,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构成一幅快乐与健康共美的生动画面。

“课间时间变长了,我们可以玩得更尽兴!”五年级学生洪炜雯说,她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跳房子,不仅有趣还能锻炼身体。三年级学生吴雨芩说,华容道有点难,不断尝试最终破解出来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那种喜悦无可替代。

“有时候孩子们上完厕所,就没有多少时间玩了。现在多了5分钟,大家明显更放松,课间活动更加丰富。”秋滨小学班主任金老师介绍,学校会安排一些护眼游戏,像套圈、空中弹力球等。也会安排一些益智类活动,把孩子们喜欢看的书放在班级图书角,给他们更多选择更多快乐。

校长叶军说,课间时间延长后,学生精神状态更好,课堂上的专注力也有所提升。这一改革不仅让孩子们放松了身心,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重要环节,“我们特别注重小课间活动的安全,安排老师做好巡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尽情玩耍、快乐成长。”

新学期,永康市民主小学精心设置多样活动场所,打造动静相宜的15分钟课间活动。师生们一起集思广益,用彩色线条和色块将操场划分成不同区域,设计了数十种“课间微运动”项目,如“萝卜蹲”“跳跳蛙”“花样踢毽子”等,分批进行室外活动,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此外,学校还推出探索发现类、提升素养类、实践动手类、社交互动类室内活动,如“动感杯子舞”“耐心挑挑棒”“巧移汉诺塔”等数十种小游戏,校园各个角落都被巧妙利用,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天地。

永康市民主小学党总支书记朱建军表示,民主小学的校园处处是风景,学生们在课间活动中获得多种滋养,“15分钟课间时光,增加的不仅仅是时间,更增加了童年的快乐和健康。”

一次小切口大收益的良性探索

新学期伊始,东阳市教育局迅速响应,在该市以小学段为主的33所学校,率先试点课间15分钟休息制,为学生成长“加码”。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吴宁五校、画水镇中心小学等校都第一时间重新规划课程表。“除了普通课间,课表最大变化就是大课间,时间从30分钟延长到45分钟,让学生有更充足时间在运动后放松。”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吴晓宏表示。

同时,各校充分利用空地、走廊、操场等空间,因地制宜设计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等活动,提升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便利性;通过“5+10”管理模式,前后课的老师衔接陪伴,或推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黄帽”文明劝导员,保障学生课间活动安全。

东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东阳选择此前已创建成为省级现代化学校的小学及部分有意愿的优质民办学校率先试点,其他学校积极跟进,推进课间15分钟活动优化调整。“东阳还组建了经验交流群,分享先进地区经验、提供多样地面体育游戏资源,及时研讨解决各类问题。”

新学期开始,兰溪市锦绣育才小学、永昌中心小学这两所兰溪的试点学校也及时更新作息表,课间时长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传统游戏等活动的融入,让课间活动比以往更加热闹,学生可以有更多互动,玩得也更尽兴。

“除了能让孩子们放松,还能让他们从小树立合理规划休闲时间的意识。你看,学生和老师的脚步都慢下来了。”兰溪市锦绣育才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吴燕芬认为,课间15分钟是一次良性探索,通过小切口、小改动换取大效益、大价值。她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利用课间进行有益社交和适量活动,劳逸结合、适度留白,校园生活更张弛有度。

兰溪市教育局教育科科长肖栩介绍,试点学校作息调整后,学生到校时间、下午放学时间保持不变,教师做到课课不拖堂;严禁出现课间活动“圈养”行为,督促孩子走出教室,通过适度运动、游戏、社交等形式,积极营造多姿多彩、健康活泼的新型课间生态。

一次小破圈大实效的优化升级

据悉,杭州学军小学从2024年开始率先在全省探索课间活动调整到15分钟,今年新学期又做了升级。校长张军林介绍,把孩子的时间解放出来后,其实孩子们有很多创意。这个学期,他们在解放时间的基础上,把空间也解放出来,每个楼层之间建设了一间燕乐园,开放给孩子们。同时,开展“班级圈”改革,一(1)班隔壁是二(1)班、三(1)班、四(1)班,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同一个空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推进课间15分钟改革,一方面是想多给孩子一些在校的闲暇时光,另一方面希望教孩子们学会如何玩耍。”

小课间时长延长到15分钟,这“挤”出来的5分钟怎么调整,调整后如何安排活动,究竟让孩子们干什么,这是各校最关心的。记者获悉,在确保整体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午休时间、运动时间的前提下,大多学校采取拆分大课间、调整午餐时间等方式,让孩子们有更多游戏、运动时间。

课间延长5分钟,关键还在于动起来,很多学校想方设法增加各种活动、运动道具,改造“金角银边”增加活动空间,让孩子们有东西玩、有地方耍。

金华市环城小学长湖湾校区下周开始实施课间15分钟,每天将有3个小课间,有的由班主任自由组织活动,学校也有活动建议,像5分钟闭眼休息、眼部按摩、颈部伸展,以及传统游戏等轻度有氧运动和社交互动与心理调适等。金东区曙光小学在作出小课间调整设计后,准备分高中低3个学段,分别设计5分钟座位操,在空地上设计10分钟传统游戏,如跳房子、踢毽子、玩呼啦圈等,每周5天不重样。

金华市教育局基教处工作人员表示,已布置各县(市、区)上报市级试点各两所(小学、初中各1所),其他县级试点结合实际情况作好部署。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试点先行,设置至少一个月的课间时长调整准备期;同时,各地各校依据校情、学情,积极稳妥调整作息时间表,优化课间活动时间,丰富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