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静安苏州河畔,一条全新的廉洁步道正式亮相,不仅悄然改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更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亮色。


这便是天目西路街道于2024年精心打造的苏河廉洁步道,它汇聚了文化、生态与科技元素,不仅是静安区“一街镇一特色”廉洁文化示范点,更是静安区首条苏州河畔廉洁步道。

居民点赞

全新步道点亮日常生活

“以前这里虽然环境不错,但总感觉缺了点文化气息。如今大不一样,到处都能看到廉洁、文明相关内容。走在步道上,不仅能欣赏风景,还能学到知识,对大人、小孩都很有教育意义。”河滨花园居民张阿姨笑着说道。

这条步道位于光复路(恒通路—普济路)滨河沿线,昌平路桥和普济路桥之间,长约310米。曾经,它只是一条供市民散步、观景的普通滨河步道。如今,经过一番设计改造,已然“华丽转身”,成为上海“一江一河”重要节点上的新亮点。


步道两旁,廉洁雕塑宣传标识景观小品错落分布,数字化管理与科技节能技术的融入,更是让其焕然一新。


苏河融景小区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带着孩子散步时,孩子对那些雕塑和宣传标识特别感兴趣,还能扫码学习‘成语话廉’故事。晚上出来散步,灯光亮堂堂的,感觉特别安全。”


居民们赞不绝口的背后,是街道在廉洁文化建设和民生服务上的用心。

创新设计

廉洁与生态完美融合

据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深入挖掘廉洁文化的内涵,结合光复路本身的现代感与生态自然氛围,在造型与元素上进行创新。

色彩搭配上,选用沉稳的银色与充满生机的绿色相互映衬,寓意廉洁与活力共生;在材料选用上,秉持环保理念,采用可回收再利用材料进行整体制作,不仅彰显廉洁文化特色,更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其中,“见莲思廉”雕塑和“岁寒三友”景观小品是设计中的两大亮点。

“见莲思廉”雕塑以莲花、莲叶为元素,寓意着廉洁自律、清正廉洁的高尚精神。


“岁寒三友”景观小品则以松、竹、梅的造型,传承着不怕困难、不为诱惑所动、不随波逐流的崇高品德,时刻警醒人们坚守“三不腐”思想。




科技赋能

不断提升市民体验感

除了文化元素的融入,苏河廉洁步道还充分运用了数字化管理与科技节能技术。


景观小品中安装了人体感应智能光控灯光,行人经过时会自动亮起,既保障了夜间道路的明亮,又增添了互动趣味,为市民带来新奇体验。

同时,步道还配备了环境质量检测动报警云数据传输功能,能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等数据,一旦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可自动报警并将信息传输至相关部门维修,为步道的日常维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袖清风”“克己奉公”“持之以恒” ……这些成语都附上了“云上课堂”二维码,方便市民随时随地了解成语出处和典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章24则成语话廉,不仅涵养着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还诉说着成语背后的家风故事。”天目西路街道纪检干部表示,“此次改造将廉洁文化与文明宣传深度融合,希望将廉洁文化以生动、现代、开放的方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力求每一处设计都能与市民产生互动和共鸣,让市民在生活休闲中,潜移默化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志愿守护

让廉洁之风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维护廉洁步道的美观,毗邻的河滨融景居民区特别组建了廉洁步道党员志愿者团队


他们对步道上的景观小品定期仔细地进行清洁保养,以实际行动守护这条承载廉洁文化的“精神长廊”。


志愿者团队成员王阿姨说:“能为守护这条有意义的步道出份力,我打心底里高兴。看着步道干净整洁,大家在这儿舒心地感受廉洁文化,一切付出都值了。”

在他们的辛勤付出下,廉洁之风在步道上愈发浓郁,光彩夺目。


天目西路街道通过苏州河畔廉洁文化建设项目,成功提升了区域的文化氛围和居民的生活体验。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和完善,这一区域将成为展示廉洁文化、传播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


接下来,街道还计划将廉洁文化建设拓展至楼宇园区、街区商铺、“两企三新”群体,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全力打造“清风天目”品牌,让廉洁之风吹遍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记者:陈洁

编辑:梁慧

通讯员:吴赛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