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静安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大会举行。会后,市级“媒体观察员”走进北站街道,围绕基层营商活力激发,实地感受静安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
企业只要手持护照,
就能便捷、高效地拥有“专享服务”;
“红黄绿”三色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对商户做到无事不扰
在静安区北站街道,一系列特色企业服务品牌正蓬勃开展,营造便捷、高效且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
一本《营商护照》
开启专属服务之旅
《营商护照》是北站街道针对企业高频需求,整合各方资源,精心打造的“惠企服务包”。首期推出10个服务项目,后续还将持续研发,不断丰富企业的“服务菜单”。
有效供给
才能满足高频需求
北站街道营商团队通过总结企业向街道寻求帮助的高频事项,归纳设置了“共享空间”“事前合规辅导”“装修等工程备案助理”“专属金融服务”“快捷医疗通道”等10个“干货”服务项目,以“一企一本”专属《营商护照》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北站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辖区内的上海普好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计算机及配件销售的中小企业,在扩大营业规模时遭遇‘融资难’。企业根据《营商护照》中的‘专属金融服务’项目向街道求助。街道营商团队迅速行动,协调对接多家银行,指导企业重新制定申请方案,最终,企业成功获得3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与上海普好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沟通需求
后台集成
助力前台高效服务
企业的需求多元多样,不仅涉及政府层面,也涉及社会层面。北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整合街道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办事事项,协调辖区内各空间载体、教育、医疗、金融、文化等社区资源,从而集成出一个强大的服务后台,为营商团队“一口式”服务企业提供坚实支撑。只要企业有需求,联系营商团队便能得到响应。
街道内部的事项、辖区内其他资源,由营商服务专员来协调。”北站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把麻烦留给街道,把方便让给企业”。
卡游集团购置汇能大悦中心超2万平方米物业用于总部办公,北站街道主动提供《营商护照》中的“事前合规辅导”等服务。装修前,邀请建管中心上门指导施工,确保企业“只跑一次”完成报建;施工中,邀请区建设管理委、区建管中心等部门现场指导,助力顺利验收。从启动装修到落地,仅用半年时间。此外,街道还在税务开票、人才购房、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等方面提供多项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持续优化
打造动态服务体系
对企业而言,《营商护照》是“服务清单” 与“通行证”;对街道来说,它是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和标准流程。
街道构建了“1条热线、12位管家、10位专家、26个单位”的服务架构:63818827营商服务热线24小时接听,12位管家负责日常走访联络,10位专家对接各服务项目,26个单位作为服务后台提供具体服务。企业提出诉求后,街道通过“前台—中台—后台—前台”闭环办理流程,快速响应并反馈。
江苏银行静安支行迁入新址时,开业在即,证照变更却未完成。企业依据《营商护照》中的“企业事务帮办”项目求助于街道,服务管家迅速受理,在“中台—后台”支持下加急办理,最终在开业前一天帮助银行完成证照变更,确保顺利开业。
北站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商护照》首期设置10个服务项目,后续将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发新的助企惠企服务项目;新项目将制作成“护照续页”,送到企业手中,加注于《营商护照》的空白页,让《营商护照》伴随企业需求,不断更新迭代。
精准化包容式监管
激发基层营商活力
走进苏河湾沿街商户,你会发现,每家墙上都挂着醒目的“红黄绿”三色标识。
这是北站街道在辖区首推的“红黄绿三色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根据商场、沿街商户的风险状况动态划分三色等级,实施不同频次的监管检查。
红色等级的经常上门检查,黄色的次之,绿色的少去或者不去,检查结果好的可以红转黄、黄转绿,检查结果不佳的,也可能绿转黄、黄转红。”北站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这种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既减少了对企业商户的过度干扰,又激发了商户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效提升了社区自治水平。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工作做法,为商户营造了舒适的经营氛围,让其能够专注于自身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基层营商活力。
Fotografiska是北站辖区内一个老建筑改造的集展览、商业零售、餐饮、艺术聚会等于一体的影像艺术中心。企业找到街道,希望在围墙外设置外摆座椅,联动室内外空间,增加沿街人气与活力。
北站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街道协同区绿化市容局等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设计座椅样式和摆放形式,平衡好滨水空间、行人通行、人气集聚之间关系。‘不破法规破常规’,最终以共享座椅形式解决了企业的营商诉求,增加了公共空间休憩功能。”
记者:陈洁
图片:陈洁、郁婷苈
编辑:叶苹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