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至2月11日,咸阳市秦都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阶段工作结束,标志着咸阳市“四普”田野调查阶段工作顺利完成!
回顾咸阳域内13个区县的文物普查历程,咸阳市普查队对市域内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在内的地上、地下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
咸阳市普查队的队员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田野、村庄,上山下沟,爬坡过坎,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普查工作,为保护咸阳不可移动文物作出了重要贡献。
咸阳市普查队的队员主要来自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包括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市综合执法支队、乾陵博物馆、咸阳市钻探管理处、咸阳市文保中心等咸阳文旅系统内的骨干单位以及省测绘院的人员;同时还有来自西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硕博学生,特别是西北大学和咸阳师范学院两所高校的学生全程参与了咸阳市域13个区县的田野调查工作,从教授到青年教师,从博士、硕士到本科,既发挥了院校师生在考古调查中的专业优势,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支具有较强野外实地调查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队伍,运用实地勘察、文献查阅、数字化采集等多种手段,对各类文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工作筑牢根基。
在近300天的普查工作中,队员们凭借着对文物事业的满腔热忱,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坚守在普查工作一线,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凛冽寒风,都无法阻挡队员们探寻文物的脚步,为“四普”田野调查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正是有了这些文物普查队员的艰辛努力,咸阳域内13个区县的文物普查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为更好地保存好和传承好文化遗产提供了数据支撑。
咸阳“四普”工作回顾
(图文来源于“文物陕西”,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