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地铁站口停放着多辆电动自行车。
2月20日上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广州市市长孙志洋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广州在城市治理方面,交通拥堵问题依然突出,电动自行车乱象尚未根治。为此,在2025年的工作安排中,广州将全面落实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坚决遏制违法乱象,进一步优化设置非机动车道、集中充电点和停放场所,让电动自行车“有路走、有地停、有电充”。
报告还指出,广州将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提高交通精准调控水平,加快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治理一批交通堵点乱点,优化提升慢行系统,推动各类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便捷换乘,较大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建议
广州市政协委员李遂萍:
解决非机动车路权之争,下放处置权限
在广州,数量激增的电动自行车对路权提出了更多需求。广州市政协委员李遂萍观察到,电动自行车通行路段受限,部分路段未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缺乏非机动车交通信号灯,存在断头路、车道较窄和被占用的情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李遂萍建议,对于有条件的现有道路,因地制宜从路权空间上加快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分道改造,合理布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点。她认为,应重点关注路侧公交车停靠站点,这是冲突容易发生的地方。
她还建议明晰非机动车路权范围,应确立非机动车在道路断面中独立享有的合理路权空间,特别是与人行道、机动车道分割开的独立通行空间。
针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违停屡禁不止,市民投诉不断,李遂萍建议将处置违停的权限以某种形式下放或委托到镇街、村居实施,以减轻交警负担。例如,可采取交警部门通过派出驻街交警等方式提高处置效率;或者下放车辆违停抓拍执法系统的审批权限、设置收费停车位权限到区一级,或就车辆违停现象开放辅警系统、违停贴单系统给街道执法队伍进行拍照取证上传等,以提升基层管理效率。
广州市政协委员马劲轲等:
建前规划、建后疏解、多方探索
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广州市黄埔区政协副主席马劲轲等6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解决中小学校周边道路接送时段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的提案》。
该提案写道,近年来,广州中小学校接送学生的私家车辆、电动自行车数量剧增,且通学时段与通勤时段重合,校园周边道路在早晚高峰期压力巨大。据统计,工作日早通勤时段全市道路交通运行速度比学生假期时下降9%。
多位委员分析称,这主要归因于,校园周边道路在早期规划时缺乏对接送需求的充分预见,导致后期尝试补救但效果有限。同时,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微循环能力有限。道路交通管理涉及多个相关部门,各部门间若协作不足,在交通组织、秩序维护、违法行为查处上也较难形成合力。
对此,委员们建议称,一是可以采取“建前规划,建后疏解,多方探索”的策略,建前规划阶段应预留接送集散空间,而对已建成的校园要积极开辟校内外空间(如操场地下)建设停车场,或由所属街道牵头组织周边单位提供限时停车位并加强停车管理。二是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多手段疏解交通压力。这包括,利用单行线打通微循环,通过静态交通组织布置,基本实现人车分离。三是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有效管控机制。四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申请政府专项债券筹措资金,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提供资金保障。
走访
“电鸡”侵占风雨连廊 行人绕着走
广州黄埔多处风雨连廊停满电动自行车,数年前被曝光的占道现象仍存在
不仅是地铁站外存在电动自行车侵占人行道、盲道、机动车道甚至公交站台的现象,作为城市便民设施之一的风雨连廊亦难避免被电动自行车占据。早在2024年11月,就有市民反映,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万科幸福悦小区外部的风雨连廊自2023年起一直停满电动自行车,导致出现“电动车干干净净的,人淋雨晒太阳”的情况。日前,南都记者回访发现,风雨连廊被电动自行车违停占用的“顽疾”始终存在。
针对风雨连廊被占用问题,南都记者1月中旬曾致函采访黄埔区龙湖街道,但截至发稿前仍未获正式回应。
占用风雨连廊成部分居民习惯
2019年5月,广州市首个风雨连廊系统在知识城投入使用,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
2024年12月中旬,南都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万科幸福悦小区门口的左右两侧均有一段长约150米的风雨连廊连接,但整个连廊几无空闲,特别是靠近小区门口的连廊,被电动自行车占用的情况严重,行人无法在连廊下通行。连廊下通向小区门口的盲道,也被电动自行车占用。
居民李先生声称,自己并不知道电动自行车停在风雨连廊下是否属于违停,但见周边居民都是如此停放的情况下没有相关部门阻止,也习惯性地将车停在风雨连廊下面了。南都记者在走访时,并没有发现风雨连廊上有“禁止停车”的标识。
新规实施后未见执法成效
早在2020年,南都曾报道过知识城何棠下地铁站、绿地缤纷城周边新修好的风雨连廊被电动自行车、移动摊贩等侵占沦为“停车场”“夜市档”。当地管理部门在报道后采取“清疏结合”,以相应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通过划线与设立标志牌,引导市民规范停车,曾产生了一定成效。
不过,南都记者此次回访发现,何棠下地铁站A出口到万科幸福誉小区门口之间,凤凰湖三路旁一段长约80米的风雨连廊,仍被大量电动自行车占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人行道的另一侧划有电动自行车的停车位。即使风雨连廊下张贴了禁止停车的告示,但电动自行车仍将连廊的通道堵得严严实实,行人根本无法正常通过。
在绿地缤纷城周边的风雨连廊下,同样有不少电动自行车停放,使得风雨连廊下方的盲道形同虚设,行人也只能走在风雨连廊旁的非机动车道上。
2024年12月30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正式施行。由此可见,解决占道问题并非无法可依。不过,南都记者在2025年1月上旬回访万科幸福誉、幸福悦以及绿地缤纷城周边区域时发现,电动自行车占据风雨连廊停放的问题依然存在。
物管回应
连廊属小区红线外
违停问题无法干预
万科幸福悦小区物业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告诉南都记者,风雨连廊位于小区红线外、市政路旁,在房屋交付时,风雨连廊就已存在,该区域并不在物管服务范围内。因此对于红线外市政路上(即风雨连廊)的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物业服务中心方面无法进行干预。物管方面透露,目前,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小区BC、CD中轴位置,但部分业主因就近和方便等原因,将车辆停放在市政路的风雨连廊。
最新进展
黄埔区回应将做好引导
南都记者注意到黄埔区人民政府于1月22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回应了市民投诉。回应称,龙湖街已要求社区及物业单位做好引导工作,并安排劝导员巡查,引导非机动车规范停放。此外,龙湖街已督促物业服务公司在小区红线范围内科学合理设置电动车充电区域和停放点,满足小区居民电动车充电需求。
目前,该条投诉留言显示状态为“已办理”。但南都记者于2月中旬再次走访万科幸福悦小区以及知识城何棠下、旺村两大地铁站周边部分风雨连廊时发现,电动自行车占据风雨连廊的情况依然存在。
南都调研 总第563期
统筹:代国辉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陈卓睿 莫郅骅 李竹 代国辉 梁炜培
实习生 丁永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