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婷婷)昨天,北京平谷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争做高大尚平谷人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动员部署会召开。现场,平谷区发布了“温暖平谷”十大工程。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平谷区将打造五个区域医疗次中心,为20多万山区半山区老百姓就近解决看病难题。
“温暖平谷”十大工程包括:“加装电梯便民工程”“互助养老暖心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基层医疗保障工程”“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接诉即办为民工程”“人才增效赋能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平安平谷建设工程”和“仁义文化传承工程”。其中,“互助养老暖心工程”将推动实现全区274个村互助养老服务全覆盖,做到全区老年人“顿顿有热饭,生病有家医,临终有陪伴”。
“基层医疗保障工程”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基层医疗服务“提上来”,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就好医、看好病。对此,平谷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罗焜介绍,目前平谷区的基层医疗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两大痛点。针对第一个痛点,平谷区将在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金海湖、峪口、马坊、大华山、东高村打造5个区域医疗次中心。“这些医疗次中心将按照社区医院的标准来建,具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门诊、住院诊疗综合服务能力,还可以提供适宜的手术操作项目,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对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罗焜介绍,如此一来,平谷20多万山区、半山区的老百姓遇到突发疾病时就不用非往遥远的区医院跑,而是可以先赶往距离最近的医疗次中心获得及时救治,有进一步治疗需求再向区一级的医院转诊。
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平谷将在18个街巷打造医疗领域的“一镇一品一特色”,即每一个乡镇结合各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能力打造特色专科科室,比如马坊镇将打造心脑血管外科,大兴庄镇将打造老年人牙周病专科,金海湖镇将打造睡眠中心和安宁疗护中心等。“争取把常见的慢性病全部在社区一层解决,发挥基层首诊的前哨作用。”罗焜说。
据了解,为构建“温暖平谷”,全区整合各方资源,吸纳320家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组建了“平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联盟”,成为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基层文化服务供给、汇聚社会文明力量的重要平台。自2022年以来,平谷区已建立了覆盖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包括一个实践中心、18个实践所、323个实践站和54家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