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谢煜楠

特约评论员 章润

近日,广州新市街道办公告招聘6名环卫工,要求35周岁及以下。

2月18日,新市街道办人员表示,该岗位没有编制,根据单位用工需求发布招聘条件,已有人咨询。

当记者询问,环卫工人招聘年龄设置在35岁以下,是否太过年轻?工作人员称,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业,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龄偏大的人才会选择。

澎湃评论

别给职场门槛加码了

环卫工人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强度大,当环卫工人当然也需要一定条件,比如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等,这么看,有一定的招聘要求可以理解。但很多网友感到困惑的地方在于,年龄要求是否非要设置在35岁以下?

近些年关于“职场年龄焦虑”的讨论并不少,在很多地方,35岁成了求职的“门槛”,也成了劳动者的一块“心病”。全国总工会2022年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35岁~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社会各界对于打破“35岁门槛”,一直有非常强烈的呼声。近年的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和委员都提出过有关打破职场“35岁门槛”的建议,比如建议立法惩治35岁就业歧视,“应该规范企业招聘中的年龄限制问题,杜绝年龄歧视现象”。但实际上,35岁甚至更低的“门槛”还是会不时冒出来。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达到39.72岁。加之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化,用工要求也应当注重高素质、高技能、保障劳动权益,而非单纯地拼体力、增加工作时长,坚持“35岁门槛”已经越发显得不合时宜。

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大龄劳动者的就业权值得关注。在公众的印象中,从事环卫工的大龄劳动者并不少,那么在类似招聘中植入“35岁门槛”,掐指一算,不仅整个80后群体都没“资格”当环卫工,更不用说其他更大年龄的劳动者了。

反过来说,环卫工确实不是“4050”等大龄劳动群体的专属,也应该鼓励年轻人加入。但设置35岁门槛后,反而会让“4050”群体被集体排除在外,正如有网友问,“年龄大了,都不能去当环卫工人了?”

打破“35岁门槛”,许多公共部门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在2025年国考中,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同时在各地省考中,近些年已有多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限制调整为40周岁以下。这些信号,应该对社会招聘起到示范作用。

说到底,年龄从来不该是衡量能力的标准,那些不必要的年龄门槛应当尽可能地拆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能“想当然”,应该认真评估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审慎地设置招聘要求。


本期编辑 邹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