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如果喜欢文章,可以评论,关注!

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半辈子地,供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本以为儿子在城里安家立业,我这个老妈也能跟着享享清福。

可从来没想过,在儿子家过年也能让我这个当妈的觉得如此煎熬。明年就算儿子求我,我也不去城里过年了。



01

二十多年前,那时候我和老伴刚把家里的老屋翻修了一遍。村里人都说我们傻,明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何必要花这么多钱?

可我们有我们的打算:儿子家豪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学校离家远,每天来回太辛苦。我们想着把屋子收拾好,让他能安安心心念书。



“咱家家豪聪明着呢,说不定能考上重点高中!”老伴总是这么说。我们虽然是种地的农民,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

为了供家豪上学,我和老伴起早贪黑地干活。那时候,我的手总是开裂得厉害,但只要想到儿子在学校里用功读书的样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果然家豪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他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还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那天接到录取通知书,我哭得像个孩子。村里人都夸我们会教孩子,可他们不知道,这背后我们付出了多少。



大学毕业后,家豪留在了省城工作。那时他谈了个对象,叫小爽,是事业单位的。

头一回见面时,这姑娘穿着时髦的连衣裙,化着精致的妆容,我心里直打鼓,生怕她瞧不上我们这农村人家。



没想到小爽倒是个通情达理的姑娘,她来我们家时,虽然对农村的环境有些不适应,但从没说过一句嫌弃的话。

看到我们种的蔬菜,她还会夸我们种得好,问这问那的。亲家也是明事理的人,商量彩礼时说:“年轻人刚工作,我们不能太为难他们。”



最后商定十万块钱的彩礼,加上置办酒席的钱,他们也只要求家豪首付买房就行。

“妈,你放心,等我们站稳脚跟了,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们的。”结婚那天家豪搂着我的肩膀说,我心想这么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婚后我们知道儿媳也是家里的独生女,就让他们过年轮流来回跑。开始时,我还担心他们会嫌弃农村条件差,特意添置了新床褥,还买了新空调。

可是问题还是慢慢显现出来了,记得第一年他们回来过年,小爽就开始抱怨睡不好。“妈,这床太硬了,我在家都是睡乳胶床垫的。”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难受,但还是赶紧去县城置办了记忆棉床垫。



吃饭也成了问题,年轻人习惯了在城里点外卖,“这菜是地里现摘的,很新鲜啊?”我有些委屈地解释。小爽笑笑说:“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想吃点不一样的。”

村里的路不像城里那么平整,下了雪就泥泞不堪。有一次去串门,小爽穿着一双新买的白色运动鞋,走了没多远就沾满了泥巴。



从那以后,每次走亲戚她都推脱说不舒服,让家豪一个人去。我能感觉到她的不情愿,但又不好说什么。

去年他们有了孩子,情况就更复杂了。“妈,带着孩子回农村太折腾了,路上要坐好几个小时的车,孩子容易生病。”家豪在电话里为难地说。我知道他是为小爽说话,但听在耳朵里还是不是滋味。



我和老伴商量了一晚上,决定不让他们为难了。“要不,明年开始你们就不用回来过年了,反正我们老两口也习惯了。”

没想到这事传到了亲家耳朵里,亲家母给我打来电话,语气很是愧疚:“你别这么说,要不这样,今年你们来城里过年吧,正好看看外孙。”



02

亲家的电话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我心上。我知道她是好意,可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老伴看出我的犹豫,拍着我的肩膀说:“去吧,总不能老是让年轻人迁就我们。”

腊月二十七这天,我早早就把年货准备好了。红红的腊肠、腊肉、新腌的酱萝卜,塞得整个行李箱满满当当的。老伴笑我:“你这是出远门,还是去赶集?”



“这不是第一次去城里过年嘛,总得带点农村的特产。”我一边收拾,一边絮絮叨叨,“家豪和小爽在城里吃惯了精细东西,说不定偶尔也想尝尝咱们农村的味道。”

临走那天,村里的老姐妹们都来送我,张婶子拉着我的手说:“月香,你有出息了,要去城里享清福咯!”我笑笑,没接这话茬。心里却在想,这何止是城里乡下的区别,分明是两个世界。



坐在开往省城的大巴上,我浑身不自在。倒不是晕车,而是想着等会见到家豪和小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以前在村里,都是他们来做客,现在换我们去了,总觉得像是要打扰人家的生活似的。

老伴看出我的心思,悄声说:“你就当是去看看外孙,别想太多。”我点点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家豪家住在一个高档小区,光是进门就要刷门禁卡。进了单元楼,还要坐电梯。虽说不是第一次来,但这阵势还是让我心里打鼓。

电梯里能看见自己的影子,我才发现,这身过年新做的棉袄,在这样的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



“妈、爸,你们可算来了!”家豪在家门口迎接我们。他怀里抱着小孙子,胖乎乎的,看见我们就咯咯直笑。小爽也从厨房探出头来:“爸、妈,快进来坐!”

跨进门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突然轻松了些。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儿媳,再拘束也是一家人不是?可这种轻松没持续多久,等我环顾四周,才发现这里处处都透着陌生。



“妈,你们先休息会儿,我去准备午饭。”小爽把我们领进客房,笑着说,“这是智能床垫,可以调节软硬度,晚上睡觉很舒服。”

我和老伴面面相觑,这床垫上连个开关都没有,要怎么调?家豪见状,拿出手机点了几下:“这样,现在软度正好。”我暗暗记下他的动作,心想晚上睡觉总不能老叫他们来帮忙。



客厅里的大电视更是让我犯了难,找了半天都没看见遥控器,原来这也要用手机操作。

“妈,你想看什么节目?”家豪帮我调出了春晚重播,还教我用语音控制。但我哪记得住这些,只好暗自下决心,这几天还是少看电视为好。



吃饭时间更是乱了套,头天晚上,我习惯性地五点多就开始准备晚饭。刚把菜洗好,小爽就过来劝我:“妈,这么早啊?我们一般八点多才吃晚饭。”我一愣,这么晚吃饭,不怕胃受不了?

但我很快发现,年轻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早上十点多才起床,午饭推到下午两点,晚饭更是要等到八九点。有时候我实在熬不住,就偷偷吃点青菜垫垫肚子,好菜都留给他们。



最让我不知所措的是,年轻人的朋友总爱串门。家豪的几个发小带着家人来串门,小爽的闺蜜也来了。客厅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他们打游戏、看电影,说说笑笑。

我和老伴只好躲进房间,年轻人谈论的话题我们一句也插不上嘴:什么基金、理财、新能源汽车,听得我直犯迷糊。到了晚上十一点,他们还玩。



年初三的早上,家豪要带朋友们去滑雪。“妈,你们在家休息吧,我们晚上回来。”他一边穿外套一边说。

我看着他们收拾出门的样子,心里泛起一丝苦涩。在村里过年,邻里之间串门拜年,还能唠唠家常,可在这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老头子,你说咱们是不是太守旧了?”等他们都走了,我望着窗外高楼林立的街景,忍不住问老伴。他摇摇头:“不是咱们守旧,是时代变得太快了。”

这些年,日子像是坐了火箭一样往前冲。我们这些老年人,实在是跟不上节奏了……



03

窗外的霓虹灯五彩斑斓,映照在我的脸上,却照不进我的心里。年三十晚上的春晚,在村里都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现在想想,那种烟火气,才是我熟悉的年味。

“妈,这个APP可以点外卖,你想吃什么尽管点。”家豪给我手机上装了好些个应用,可我哪里会用。



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图标,我的眼睛都花了。而我亲手腌的咸菜、自家晒的腊肠,家豪和小爽都说太咸了,只吃了一点点就放在一边。

老伴倒是看得开,他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就别瞎操心了。”可我就是放不下这个坎。

在自己家里,就算只有一盘土豆丝,也能吃得香。在这里,就算是山珍海味,也食不知味。



小爽带我们去商场逛街,一进门就被晃得眼晕,琳琅满目的商品,每一样都亮闪闪的。

“妈,给您买件羽绒服吧,村里冬天冷。”小爽指着一件标价两千多的衣服说。我连连摆手:“太贵了,我那棉袄还能穿。”



转了一圈,小爽给我买了个电热水袋,说是智能控温的。我捧着那个精致的盒子,心里却在想,家里的热水袋虽然老旧,但灌上热水照样暖和。

待了几天我就和老伴儿准备回老家了,推开家门的那一刻,我长出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老伴打趣道:“这哪是出去享福,分明是出去受罪了。”



我摆摆手,开始收拾屋子。厨房里挂着的腊肉散发着熟悉的香气,这些年,我们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虽然比不上儿子家的豪华,但处处都是自己的心血。

“老头子,你说咱们是不是太固执了?”我一边擦着桌子一边问。儿子儿媳虽然作息不规律,但也是为了迁就我们,特意放慢脚步。可我们却连这点调整都做不到。



“现在咱们老了,不可能改变了。与其去城里装样子,还不如在村里安安稳稳过自己的日子。”老伴的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是啊,何必要勉强自己去适应那种生活呢?

晚上,家豪打来视频电话,说他们今年打算五一带孩子回来看看。我笑着说:“好啊,到时候地里的豌豆应该熟了,带孩子去摘着玩。”



挂了电话,我对老伴说:“明年过年,我们就在家过。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我们老年人,也该有自己的活法。”老伴点点头:“是啊,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至于儿子和儿媳,就让他们过他们的城里生活吧。偶尔回来看看,带着外孙来玩玩,这样的团聚才最温暖,不是吗?



如果喜欢本文章,或者有什么观点可以发表在评论区一起交流,同时可以点点关注,账号会持续更新精彩故事,你的评价和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