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北京医院发布消息,第四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北京医院中医科原主任李文瑞于2025年2月7日去世,享年97岁。①
李文瑞除了在医学上取得诸多成就,还为大家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养生指南。他的养生秘诀不仅体现在他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力上,也体现在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上。
李文瑞 北京医院图
“国医大师”李文瑞: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李文瑞在中医界享有很高的威望,2017年获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2022年获第四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从医70余载,李文瑞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证善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老年病及男科病等。他开创了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思路,独辟酸苦抑甘治法,广泛用于糖尿病临证,收效甚佳。
他不断传承其学术思想、临证思路和处方用药特点,将毕生所学倾囊传授,已培养出逾百名学生。②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对专业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专业的虔诚,就是对病人的精诚。”李文瑞生前受访时说。
李文瑞养生之道:
动中养生,静中安神
95岁时,李文瑞依旧精神矍铄,笔耕不辍,日常以书画怡情。在他看来,自己的养生之道就是坚持工作和锻炼,在动中养生;坚持书法和绘画,在静中安神。③
李文瑞 中国中医药报图
一、动中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动中话养生”是李文瑞的座右铭。在他看来,“动”有两个方面,即多工作、多运动。
他说,自己高龄时仍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与坚持从事著书工作和经常运动锻炼是分不开的。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在动中养生,尤为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1. 多运动:散步、慢跑最理想
早在高中、大学时代,李文瑞就确信:为了学业和事业,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所以,他每天坚持锻炼,参加工作后环境有所改变,就制定可行的运动计划,做到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
李文瑞表示,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散步、慢跑是最理想的运动。当然,能坚持常慢跑则更有益于健康。
2. 多工作:忙碌带来满足幸福
老年人最怕无所事事,若无事可做或无事能做,则有失落感,自认为将至人生之尽头,从而加快衰老过程。所以,天天忙碌是老年人养生的最好方式,当然要注意适度。“即使自己年龄大了,但仍能正常工作的感觉很好。”李文瑞说。
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除白天全心全意应诊外,李文瑞每晚坚持挑灯夜战,或读书学习、搜集资料,或做读书卡、撰写书稿。“即使有时感觉稍有劳累,但在忙碌中能感受到满足和幸福。”他说。③
二、静中安神
李文瑞自幼酷爱书法绘画。“人生在世既要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又必须讲究趣味,日常生活之美可以安顿你的精神。”李文瑞终生以医为业,在他看来,这是“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书法、绘画乃是业余爱好,是“必须讲究的趣味”。
李文瑞说:“一幅好的书法或绘画能够使人获得鼓舞、安慰、快乐,使人增长乐观主义精神和发奋前进的力量。书法和绘画都是艺术,不仅能供人们欣赏,也能起到养生延寿作用。”
1. 练书法:刚柔相济
李文瑞回忆,自己幼年在伯父教导下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学习和反复练习赵孟頫书帖,几十年坚持不懈练习,在书法上下了很大功夫。
自幼学习、练习书法绘画,李文瑞的心得是:毛笔的笔锋能聚能散,可以写出刚柔、粗细、动静、顿挫等不同形态的线条。善于书法的人能利用毛笔写出生动、活泼、刚柔相济,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2. 学绘画:发挥智力
在学习绘画方面,伯父教导他说,单靠刻画模仿的功夫是不行的,必须发挥智力,通过敏锐的感觉习得。“如此不仅要用手描写,而更重要的是须从视觉上磨炼。具体而言,多描不如多看,多看不如多想,因为见闻与思考是精神的涵养,摹写只是指头局部的技巧。”
在执医七十余年中,李文瑞累积了几百幅书法、绘画作品,都是业余或假期休息时所作。谈起书画对人的影响,李文瑞表示,每当他写字或绘画时,均在气功意念下执笔,动笔伊始,头脑即进入“意念相合”“入静意守”状态,精、气、神三者合而为一。呼吸之深浅则随执笔之势的刚柔、粗细、动静、顿挫而运作,一般情况下是“一气呵成”。③
李文瑞 北京医院图
进入老年后,
李文瑞恪守24字养生守则
进入老年后,李文瑞“并不服老”,为了更好地工作,他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和运动,一直恪守“起得早,睡眠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的24字养生守则,坚信老年人养生更在于“动”。③
1. 睡眠好
一生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所以睡眠至关重要。2024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7-8小时睡眠最延寿,过长过短的睡眠时间都会促进身体生物学衰老④。《健康中国行动》中建议成年人每天睡觉的时间平均保持在7-8小时。
2. 七分饱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202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有些老人很重视一日三餐,每顿饭吃得很饱。然而吃了那么多主食,却经常在餐后觉得“浑身没劲”,包括头晕、乏力。⑤
建议每餐吃七分饱,这是一种“吃饱了、再吃几口也可以、不吃也没有关系”的状态。可以想象为,能吃掉饭后的水果和甜品之前的状态。
3. 常跑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徐顺霖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适当动起来,让心肺功能不减退,血管畅通,肺脏能够吸入充分的氧,心脏有充分的力量把氧气通过血管,送到全身,满足身体需要,这就是脏器不衰老的秘籍。⑥
4. 多笑笑
爱笑的人不仅运气不会太差,健康也不会太差!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经常笑一笑,能消除精神紧张,使肌肉放松,从而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作、体力恢复。笑对呼吸运动有良好的作用。⑦
5. 莫烦恼
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不要放在心里太长时间,有些事情尽力而为就可以了。过多地计较和较劲,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要学会放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琐碎。⑧
6. 天天忙
忙不只体现在体力上,也体现在脑力上。有句话叫“人老脑先老”,大脑是人体的“司令官”,但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也难逃衰老的命运。而且,大脑的衰老还会影响寿命的长短。多动脑,给予大脑良性刺激,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其功能“永葆青春”。⑨
精选
文章
本文综合自:
①2025-02-19北京医院《沉痛悼念国医大师李文瑞同志》
②2022-08-15北京医院《国医大师 | 北京医院中医科李文瑞传承工作室:中西医结合治糖尿病》
③2022-12-29中国中医药报《李文瑞:动中养生 静中安神》
④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phenotypic age in US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Sci Rep 14, 6247 (2024).
⑤2024-06-04健康时报《老人吃太饱容易“浑身没劲”》
⑥2019-08-06健康时报《运动既健体也健脑》
⑦2016-06-24健康时报《笑是人体最好的体操》
⑧2023-12-27中国中医药报《养生讲究顺应自然,调和正气!》
⑨2018-09-21健康时报《混日子的人大脑会早衰》
编辑:王真
审稿:鲁洋